①“艺术手法”“表达特”“表达技巧”“写作特点动力火车专辑”“艺术特”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下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②已认可的四个小概念的内容:a.表现手法,一般指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反衬、对比、虚实相生、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b.表达方式,一般指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它们与表现手法中的一些技法有一定的重复,如“借景抒情”。c.修辞方法,除《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外,还有用典、互文、顶真等。d.结构技巧,主要有层层深入、悬念、线索、详略、照应、点题、以景传情等。
1.(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 “点染”一词借用了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
“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满,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一般来说,点的是内在的情感和诗歌主题,渲染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
①点,“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②染,“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2.(2017·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可理解为具体内容的表达方式,如尾联先述心愿后绘景象,运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就表现手法而言,“更待”属于对未来的期盼,而风月钓舟更是想象之景,故为虚写或想象手法;而就写景抒情诗的题材内容而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写风、月、钓舟更能凸显诗人强烈的情感倾向,所以就景情的关系而言,可概括为借景抒情
或情景交融。
探究活动一 审题
1.审题点拨
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了范围、角度和步骤三方面内容。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三方面的要求。
(1)范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修辞方法角度切入。
(2)角度
蝙蝠侠英文
①明与暗。所谓“明”(考),就是题干直接要求你答出表达技巧;所谓“暗”(考),就是采用了“如何描写”“如何表现”“赏析恋父情结”等题干用语来间接考查表达技巧。
②宽与窄。所谓“宽”,就是题干用了“艺术特”“表达特”“写作特”等比较宽泛的鉴赏角度用语;所谓“窄”,就是题干直接要求用“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鉴赏角度。
③一与多。所谓“一”,就是只要求答出一种表达技巧,题干用语常为“哪种”“何种”小龙虾;所谓“多”,就是要求答出多种表达技巧,题干用语常带“些”字。
(3)步骤
求职信标题表达技巧题答题分三步:指(指出手法)→析(分析手法)→点(点出表达效果或妙处)。审题时要看清你应该答到哪一步。简单型,只要求答出所用的表达技巧;分析型,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手法作分析说明(题干用语一般是“分析”“说明”);完整型,要求在前两步基础上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2.审题示例
例1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