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的艺术特。
2、水平目标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升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表达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江淹的《別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假如这种离别是发生在两个深爱的人中间,那么离别之痛怕更增十倍。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首离别之词——《雨霖铃》,看柳永是如何来写离别之情的。
《雨霖铃》这个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能够想见这个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二、朗读
1、听读全词 感受离别
兰花盆景第一步:教师范背全词
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
音乐之声插曲第三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
兰花盆景第一步:教师范背全词
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
音乐之声插曲第三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
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要注意的问题: 感情基调 悲戚低沉
(学生集体朗读全词)
(学生集体朗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
事在人为下一句1、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事在人为下一句1、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明确:上片:秋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下片: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2、词中哪三个字能够概括本词的情感?
明确:“伤离别”。
五、品读鉴赏
1、鉴赏写景句
自古以来写离愁别绪的诗词非常多,但如柳永此词这般曲折详尽、缠绵细致、意境长远
的却不多,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伤离别”之情的,请同学们一词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例,实行赏析。
补充:
酒:古人往往借酒消愁,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杨柳:“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多折柳送别。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有时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舟上见柳,怎能不惹起满怀愁思?
晓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健康顺口溜残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总结:作者用了酒、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描绘出一幅“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的画面,营造了凄清、伤感的意境。抒发作者无法抒解的离愁别绪。
意象鉴赏:意象(特点)+描绘画面+营造意境+抒发情感
(2)仿照以上的鉴赏方法,鉴赏另两句写景句子。(学生写,10分钟,交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明确:开首这三句,简单看,仅仅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不过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
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明确:江面上,轻烟笼罩,浩淼空旷,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所以是沉沉的暮霭。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满着漂泊无依的愁绪。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营造了凄迷、变幻莫测的意境,衬托情人相见无期,前途茫茫的惆怅,表达人生漂泊无定之感,更增离别伤感气息。(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2、品读抒情句
从以上句子的鉴赏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中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本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就是借景抒情。描摹作者情态或心绪的句子有没有让你非常感动的地方呢?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方法指导:有表现力的词+手法+抒发的情感
(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明确:此句用了细节刻画的手法。此时纵有千言万语也无语,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表现情人相别之景,表达词人难舍难分之情。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院子英语明确:“更”字表现情感水准上的深入与递进,因为分离,特别是对恋人来说,是最令人伤心的,更何况在这冷落的清秋,四周一片萧条景象,再次增加了离别时的悲痛欲绝的气息。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明确:此句用了想象的手法。词人更深一层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况。“良辰好景”、“千种风情”这种特别美好的光景都等于虚设,那平常日子的难捱就更不消说了。这样的结尾蕴含词人无限离愁。
六、艺术手法总结:
1、借景抒情
2、虚实结合
3、细节描写
七、布置作业:
胡适文存1、诵读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词画面,再现词中意境,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反思】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在上完《雨霖铃》后,我实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一、朗读环节: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
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介绍完作者之后,就以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示范、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了诗歌朗读的指导。
二、诗词鉴赏环节。我在课堂一开始就表现了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这些诗歌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已经创设作铺垫。在语言赏析中,我也注意到引用一些诗歌来使丰富这堂课浓浓的诗歌意境之中。我感觉这种无形中的渗透远比直白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尚有一些我还没有兼顾到的问题,希望在我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改观我当前的缺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