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柳永《雨霖铃》教案
  语文《雨霖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相关知识,及柳永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积累字词及名句,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
  1通过感受形象,领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体会作者低沉伤感之情。
  2品味语言,学习艺术特,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教一识百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离别是永恒话题,穿越时空,永驻于岁月长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二、词的相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慢词是宋词主要体式之一,“慢”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鍀迟缓了。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三作家作品简介满月请帖
  (1)(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狂放不羁,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妓合金葬之南外。
  (2)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解题
hi judy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毛鸡蛋
  五整体感知
  1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明确:哀婉、悲伤、凄清,指导诵读,纠正字音。
  2播放音频,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3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火字旁的女孩名字
  六精读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
英文游戏名称  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长亭)时间(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