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波儿童诗的美学特征
摘要:金波的儿童诗应该说是中国当代儿童诗的一种代表、一种新高度。他对童年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真切体悟使他的儿童诗创作呈现出令人注目的诗美特质。本文从意境美和音乐美两个层面切入,通过对其体诗作的分析和论述,揭示了金波的儿童诗的诗美魅力。
关键词:金波;儿童诗;意境美;音乐美
Abstract: Children's poetry of Jinbo should be treated as a representative and a new heigh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children's poetry. His deep remember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 childhood makes his children's poems show remarkable poetic beauty qualities. The article is divided two levels as artistic beauty and musical beaut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Jinbo’s poems, it reveals his children's poetry charm of poetic beauty.
Keywords: Jinbo; children's poetry; artistic beauty; musical beauty
金波,这是一个和儿童诗相辅相成的名字。经4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诗终于成为中国
摆台
当代儿童诗的一种代表、一个新高度。从《回声》、《林中的鸟声》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从《绿的太阳》、《雨铃》到《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这一本又一本的诗集,凝聚着诗人对童年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真切体悟;记录着诗人追寻儿童诗最高境界而不懈跋涉的足迹。在儿童文学里,“浅”蕴含了最深刻的内容和最高超的技巧,用它去传递诗的那种刹那间见终古的魅力是诗人金波一直努力想达到的化境。在这种追寻中,他不断磨炼自己的技巧,也不断磨炼自己的心智,终于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令人注目的儿童诗诗美特质,本文拟从这个角度来接近这位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地写诗意人生和诗化世界的歌吟者[1]
一、清新与灵动间的意境美
数据库开发工程师
清新,作为一种对诗美特质的界定,它意味着形象明净,内容单纯,语言圆润;还意味着诗句里隐含着生命的水——汩汩流动的真情实感。金波的诗恰如其分地阐释着这个定义,如“不知道走过多少路/落地就获得了新生命/我们是水的精灵/心像水一样透明/给生活送去快乐/把这世界洗干净。”凝神聆听这来自天空的声音,我们的心就这样温柔起来,尘嚣就这样悄悄远离。虽然这首诗摘自诗人的童话近作《雨人》,但无论用何种方式歌唱,金波的
世界永远清澈透明,清新如雨后的松林。这种清新的审美境界,是客体世界的清新与主体内在世界的清醒的融合。它来自于物境的清新,同时又来自于主体对外部的世界永远新鲜的感觉。
雨是诗人金波永远钟爱的意象之一,他在雨中听到自然最动听的音乐,也在雨中看到自然最美丽的彩。“春雨/一滴一滴/淅淅沥沥……/春雨、春雨/你是什么颜的?/你是绿的吗?/要不然/那山、那树/怎么会悄悄地/一夜间都被染绿!”(《绿雨》)当我们知道了太多万物生长的真理时,也丢弃了对自然诗意的揣测。诗人以一个不同凡响的“绿雨”意象一瞬间推开我们心中曾经无拘无束的想象之门[2]
淘宝双11数据
如果说对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借鉴和开拓,使金波的诗显得幽远和深长,那么童话精神的渗透又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梦幻迷离的意境。“我不给你剪裁天边的晚霞/也不去给你摘取夜空的繁星/孩子,让我们一起/一起去捕捉黄昏的流萤/……我从菜园里拔一根葱管/好放几只流萤/让它闪出柔和的光吧/孩子,送你一盏翠绿的灯/放萤火在你的枕边/我再编一个童话给你听/说在夏天的夜里/有一个翠绿的梦……”这是一首读起来柔美得让小读者的心都禁不住微微颤抖的诗。无法具体想象用葱管做的萤火虫灯是怎么样的,也无法猜测那个翠绿的梦是
什么。它们只是一种意象,一种高度心灵化了的意象。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了一个不但让孩子心醉神往也让成年人浮想联翩的诗歌意境。有人说,诗歌提供给人的是精神和血液里的东西。是什么让一首好的诗歌给人长久萦怀的感觉呢?也许就是意境给了我们有无限可能的审美空间吧。
儿童诗所面对的特殊读者,要求诗人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孩子们的行为、动态、语言和心理,酿成一种特有的诗情画意。金波便是遵循着这条创作原则,糅合了创作主体的性格和气质,从而创造出能提升少年儿童审美情趣的、以清新和灵动为主旋律的意境美[3]
二、音韵与节奏间的音乐美
(一)音韵美
音韵美是构成金波童诗音乐美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韵脚整齐,旋律优美
押韵的方式中国自古有之。它的规范大概可追溯到沈约等人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其规
深夏则不甚繁琐和杂多,真正能做到的也未有几人。然而作诗讲求平仄押韵依然随着历史和时间流传下来。这也是不无道理的,讲求平仄押韵对于表现诗歌的音乐美感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古代的律诗大都采用押韵的手法,直到近代,不少人作诗依然延续了这个传统和风格。金波先生的童诗就如是。押韵是形成金波童诗美的重要途径,也是他的许多童诗之所以被改编成儿歌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形式通常是在诗句的韵脚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使朗诵或吟咏时产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之感。
2、拟音词的高频出现
信访维稳工作方案
儿童对大自然的接受是最为敏感和原生态的,他们会完全忠实于自己的耳朵,表达最自然的情感。拟音词在诗歌中通常是指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拟音词的使用,会使诗歌的语言更为生动形象,音调悦耳,对童诗自然非常合适。将大自然的声音用拟音词表达,并且呈现在诗中,是童诗之所以为小读者所喜爱的原因之一。拟音词,不仅增加了童诗诵读的美感和趣味性,同时也呈现了儿童眼中的大自然最真实的状态。
金波童诗中有大量拟音词,生动可爱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声音。如《林中的鸟声》(节选):你听,那是什么鸟儿在呼唤?/嘀呖、嘀呖、嘀呖……/又是什么鸟儿在回应?/嘀铃
、嘀铃、嘀铃……/鸟儿永远歌唱着春天/嘀呖、嘀呖、嘀呖……/赞美着我们的劳动/嘀铃、嘀铃、嘀铃……大自然的声音在本诗中通过这些拟音词而被展露得如此的美好和可爱。同时,作者还用鸟儿的声音,来表现春天里人们辛勤劳动的声音,赞美劳动的美好。读完这首诗,不仅能使小读者体验到春天的美好,更能体会到劳动的幸福,激发他们对春天,对大自然,对劳动者的爱。
(二)节奏美
金波的童诗是流动的音乐,而节奏是形成其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 :
1、 节拍对应,节奏鲜明
节拍本是音乐上的专用名词,指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如果说一座真正伟大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金波的童诗则完全是一部流动的音乐。
金波先生的童诗读来之所以有如此的韵味和音韵美,与其诗歌中句内节拍大致对应,即音顿的组合相对有很大的联系,这使其诗歌每句的诵读都有其特定的美感。例如《大老哥打猎》( 节选 ) :老哥模样真威武/钻进树林打老虎/老虎张嘴牙齿长/吓得老哥去打狼/狼一哼/
熊/熊一叫/打山猫/山猫睡觉打呼噜/吓得老哥打松鼠……使小读者在读本诗的同时感受到一种高昂生动的情感,就更使本诗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最后的两句与先前的四句有相似之处,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小动物、对大自然的爱,而这种爱也在无形中给阅读者以美的感染和享受[4]
金波的童诗大都具有句内节拍对应、节奏鲜明的特点。鲜明的节拍形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句与句之间的音顿,使这些童诗带有无穷的音韵美感和节奏美感,给读者带来了许多读诗的乐趣的同时,也使得这些诗更容易为小读者接受。
2、顶针相扣,回环往复
顶针手法是诗歌写作的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顶针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顶针手法在金波童诗表现得较为频繁,这使童诗所表现的音韵美感更为强烈,句式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和整齐,更易为儿童接受。
3、词句复沓,强化节奏
复沓也是金波童诗创作中较为常见的手法。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韵律美。复沓的出现,使诗人感情表达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而结句的反复,则能起到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的作用,体现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三、结语
金波先生在写童诗时,充分揣摩了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儿童那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在他的诗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冰心有首小诗:“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任光明里结实。”金波为着那个美丽的彼岸,在静默中不断寻突破自我的途径,为了达到诗歌音乐的和谐美,他写童谣,也写过歌词;为了达到诗歌形式的建筑美,他写过米格律诗,也写过十四行诗……[5]。但无论用何种方式歌唱,他那颗富有情感的心灵总把他自己的惊奇、慈爱和想象投射到世界的每一事物上去,故他的诗能穿越风雨几度的如歌岁月,以其纯净如水的诗情、诗意,带领一正在成长和已经成长的人从更高意义上返回他们曾经开始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徐守涛. 童诗教法的探讨[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4)
[2] 吴建荔. 四川多少人儿童与成人童诗创作的比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3] 张靖. 论金波的儿童诗——用抒情的方法描写现实意境[J].青年文学家. 2012(07)
[4] 蒋岭. 以“幻想”为特质的童话创作[J].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2(09)
[5] 陈晖. 继承发扬中国诗歌艺术传统的纯美童诗——评中国诗人金波的儿童诗创作[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