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喆和马蓉
辛弃疾的四首诗词
第一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出生于南宋时代的山东济南,其出生时,济南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爷爷)甚至在金国任职,据记载,辛赞在金国官知开封府,封陇西郡开国男爵位,赠朝请大夫。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其后方的汉人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辛弃疾也乘势聚集的两千余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开启反抗奋勇反抗金人的斗争,时年二十一岁!缥缈的拼音
脚手架施工方案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但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却突然听到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已经溃散而逃的消息。噩耗传来,血气方刚的辛弃疾愤慨不已,遂亲率50余人,夜袭几万余人的金军大营,于万军丛中生擒叛徒张安
国,随后,更是骑行千里,将叛徒张安国押赴临安,交由南宋朝廷处决。此时,辛弃疾,才二十二岁,年少出英雄。
然而,可惜的是,这也是辛弃疾最后一次上前线的作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为辛弃疾中年后无奈归隐铅山时,回忆此次参战的"金戈铁马",感慨万分所作。这首词追忆自己年少时征战沙场的情景,酣畅淋漓地描绘了自己披肝沥胆的将军形象,有力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热血理想。
第二首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后面投入了南宋朝廷,待其25岁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不用客气用英语怎么说
纷至沓来是什么意思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
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ps盖章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却引起了朝廷当权者的反对,所以,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辛弃疾专任地方数十载,从此远离了朝廷。
第三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
亡”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借古感叹此时北伐诸事宜,同时也表示了自己拳拳的报国之心。从二十五岁的少年到六十四岁的老年,即使备受冷落,但辛弃疾的热血报国之心从未消逝,让人钦佩!
第四首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此词为辛弃疾的绝笔词。
开禧三年(1207 年)三月,辛弃疾赴临安陈述了。当时朝廷将他留在临安,打算授予他兵部侍郎一职,但他拒绝任命。错过机会尽管偶尔难过,但他没有后悔。“(韩)侂胄岂能用
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这句话他牢记于心,且真心实意地认定了这一点。他与韩侂胄,本就是两路之人,更何况两者相交,若出于叵测居心,必定会味甘以绝,这便是小人之交了。思至此,辛弃疾有感而发,随即提过笔来,写下一首《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时稼轩已归居铅山,八月染疾,九月卒,最终成为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