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难得  师恩难忘
——写在力老百年华诞时
董其中
力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享誉国内外的老一辈版画艺术家:从他1931年跨进杭州艺专校门算起,从事艺术事业已整整80年了。本月个人实习总结25日又是他百年华诞,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木刻创作初期,中国新兴木刻的导师鲁迅先生曾多次举大计亦死
给力内兄、同学曹白的信中,表示对木刻青年力的关怀,并对他的木刻进行指导,力的成长与鲁迅是分不开的。如何写读后感2004年力曾感慨地说:“我从事艺术70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余年,非常感激两个人。其一是鲁迅先生,是他指引我走上革命艺术——中国新兴木刻的创作道路……其二是同志,1940年我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美术教员,于神笔马良的故事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导下,我心中有了人民,勇敢地抛弃了木刻创作上的欧化风,从而建立了作品上的中国特,赢得了老百姓的喜闻乐见。”
当力成为新兴木刻第一代著名的版画家后,他以当年鲁迅的伯乐精神为榜样,关怀并指导解放后新一代木刻青年的成长,使新兴木刻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1954年我考入北京师大美术系学习,睡在我下铺的是一位来自公安军文工团的调干生,在部队时刻过木刻,我受他和他的战友吴燃等几位知名木刻家的影响,爱上了木刻。于是调干同学带我到前门一家专营店买下木刻刀,又到离学校仅一站地的“荣宝斋”讨要了一块半个巴掌大的木板,于1955年下半年我刻出了第一幅木刻,这欣喜可想而知,我对木刻的兴趣更大了。我为此而苦恼着。当时王府井一家商店也有木刻板出售,但价贵买不起,这时我看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连环画报》正在连载该社总编力撰写的“怎样刻木刻”。19551016日我写下一封诉说自己学刻木刻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信,寄《连环画报》转力收。113 日我便收到力同志写满三页信纸的回信,使我激动不已。他接到我的信后,亲自到那家出售木刻板的商店进行调查,对我作了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了我的一些误解,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木刻的信心。我大学三年级时刻出了一小幅名叫《水仙》的套木刻,入选19582月在帅府园美术馆展出的第三届全国版画展,展览期间召开座谈会,我也被通知参加,开会那天,许多著名的版画家都来了,我才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力同志。
力老看到青年作者有作品问世就高兴,并要问这是根据哪里的生活创作的,指出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怎样修改。对他较为满意的作品,就尽可能推荐报刊发表。1958年我根据一首湖北民歌创作的插图,但任《版画》杂志主编的力同志把它作为目录题图,发表在1958年第5期《版画》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木刻作品。1959年这幅作品又被选入由由李桦、力主编的《十年来版画选》,这是我的木刻第一次选入画集出版。
“”前力老在京城工作,我曾赴京登门向他求教,他热情接待,还留我在他家吃过饭。1961年力老派往宁夏吴忠市参加整风整社,我曾将新刻出的《晒玉米》、《农村水电站》《我家南山坡》三幅木刻寄去请他指教。当年731日力老回信给予许多鼓励,他说:“我特别喜欢《晒玉米》,这幅木刻我提不出意见,构图是新颖的,设是和谐而提炼的,人物虽是背影,但可以看出她们的愉快心情和充分干劲,因此,主题也就通过人物的背影和动作明显地表达出来了。图章用得好,位置是确当的……总的来说,我是喜欢你的创作的,也喜欢你十分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你的作品像用筛子加工筛过的粮食,干干净净,一粒是一粒……《农村水电站》已在画报上看过,现在又看了你修改过的,觉得好像还是原来的好,现在这幅太闷气了,也没有原来的大胆豪放,我希望你把原来发表在画报上的原作寄给我,和这幅比较比较”。我记得他此前就和我谈到作品的修改问题。他说有时也会
修改过头,把作品修改坏的。这真是经验之谈。看来我对《农村水电站》的修改就是一个改坏了的例子。后来我修改作品就注意“冷处理”。力老在这封信中还对我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今后要使作品有所提高,就看你对于工农兵生活的进一步的深入与观察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就应该在各方面都像社会主义的艺术家”。他还“希望我在太原培养几个新的版画家,能把他们团结在你的周围”
改革开放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出版我的版画选,我请力老为画集撰写序言,他欣然答应。我把他要求准备好的材料送去,仅用三天时间就写就了四千多字的序言。这篇被评论家誉为“美文“的序言,对我有太多的教诲,关爱,鼓励和期待,也是最大的支撑。力老在序言中讲了这样一件事:“1963年他(董其中)刻了一幅富有剪纸趣味的装饰木刻《送春肥》,以夸张与变形表现人和毛驴,富于事物的特征和木刻力之美。我很欣赏这幅作品,便把它发表在1963年第5期《美术》杂志封面上……我想当杂志主编的固然要选载好作品。但更应善于发现艺术上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