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课题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 |||||||
课型 | 主备人 | 审核人 | 授课人 | 授课班级 | 授课时间 | |||
新授课 | ||||||||
教材 学情 分析 | 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其对精神苦难的温暖慰藉。生命哲学最好的邂逅方式是无言之中的打动,对于处在内心成长起步阶段的学生,作品言说的深层命题是无法读解的,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味鲁迅“心灵怀乡”的情结,即对儿童拥有健康童年的期盼。语言是思想的外显,以品读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为“抓手”,提升学生语言的感悟力、表现力是教学的重点;创设情境,了解叙事结构,感悟作者的赤子情怀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由七年级下挪到七年级上册。阅读篇幅长,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文章中表达出的对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需要教师适时的出示背景,给予一定的指导。 | |||||||
三维 教学 目标 | 1. 能够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鲁迅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2. 通过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少年鲁迅在游戏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 | |||||||
教学 重点 |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 |||||||
教学 难点 | 品读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提升学生语言的感悟力、表现力。 | |||||||
教学 怎么画灯笼辅助 手段 | PPT 练习册 | |||||||
教学 方法 | 启发式 讨论式 朗诵法 | |||||||
教学 模式 | 合作学习、探究式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备内容 | |||||
教 学 流 程 | (一)导入 借学生小学时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少年闰土》,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再对《朝花夕拾》作简要的介绍,并切入课文。 【明确】 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二)知识储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敛 窜 匾 确凿 菜畦 轻捷 长吟 云霄 蟋蟀 倘若 脊梁 珊瑚 纳凉 鉴赏 桑葚 臃肿 脑髓 相儿童弱视宜 觅食 啄食 书塾 和蔼 恭敬 渊博 蝉蜕 戒尺 盔甲 绅士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蛉 蝥 窦 厥 叵 倜傥 蜈蚣 缠络 秕谷 宿儒 锡箔 【明确】 liǎn cuàn biǎn záo qí jié yín xiāo shuài tǎng jǐ shān nà jiàn shèn yōng suǐ yí mì zhuó shù ǎi gōng yuān tuì jiè kuī shēn hǎn dǐng líng máo dòu jué pǒ tì tǎng wú luò bǐ sù bó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 长吟: 攒: 敛: 鉴赏: 方正: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明确】 确凿:确实。 长吟:长声鸣叫。 攒:凑在一起。 敛:收拢。 鉴赏:鉴定和欣赏。 方正:正派。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 愈风宁心片3.作者作品介绍。 【明确】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三)整体感知 1.释题: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明确】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四)品读赏析 1.走进百草园。你可以参加哪些游戏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哪一项? 【明确】 自由朗读文章第2段,初步感受百草园的乐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章描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例如:观赏碧绿的菜畦、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爬爬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尝尝紫红的桑葚,听听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按按斑蝥的脊梁,挖挖何首乌的根,摘摘覆盆子。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提示引导并归纳)(精读第2自然段) (1)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明确】 形容词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 “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教师强调: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板书) (2)作者写景可谓是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你能出相关的内容吗? 【明确】 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3)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样的好处? 【明确】 这种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两个“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写出了百草园的整体,而且突出了“单是” 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 (4)要求学生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以及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口头作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5)“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共性是什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些它们的? 【明确】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描写。 (6)“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它们的共性是什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它们的? 【明确】 鸣蝉、叫天子、黄蜂……它们的共性都是动物。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描写。 联系人英文(7)作者在第二段的写景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默读课文,出相关修辞方法。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8)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反复诵读,体会写景的妙处。) 3.作者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要复述和评论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 这是由“赤练蛇”引起的相关联想,丰富文章内容,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4.春夏时的“百草园”是美丽迷人、充满趣味的,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孩子们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明确】 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可以拍雪人、塑雪罗汉和捕鸟。最有趣的的是捕鸟。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分析其作用。 【明确】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五)小结 请同学简要总结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 【明确】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 进入课文的情境 思考 听写字词,识记,补充笔记 了解作者 谈一谈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思路,体悟文章的中心 读课文,赏析生动的描写 细度课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形容词 理解句子的含义 诵读文章,感受这段描写的作用 出这些动作描写中使用的一系列动词 | 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打开学生思维 增加学生的文学积淀 夯实基础知识 增加学生的文学积淀 让学生学会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学会感悟 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感悟这样句式带来的写法上的好处 了解景物描写中穿插描写的好处 感受动词使用精准传神 孔雀东南飞翻译 | |||||
课 堂 小 结 | 小结 请同学简要总结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 【明确】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 |||||||
板 书 设 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 ——选取自《朝花夕拾》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按空间转移顺序 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乐园”的乐趣) (碧绿)菜畦 低 (光滑)石井栏 静景 春季 整体概貌(略写) 不必说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椹 高 鸣蝉(长吟) 高 (肥胖)黄蜂(伏) 动景 夏季 也不必说 (轻捷)叫天子(直窜) 油蛉蟋蟀(弹琴) 低 分写局部(详写) 单是……就 蜈蚣、斑蝥(喷烟) 动景 高 木莲果实(莲房般) 秋季 何首乌根(拥肿) 静景 低 覆盆子(小珊瑚珠)(又酸又甜) 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冬季 神秘彩:美女蛇的故事(联想) | |||||||
课 堂 反 馈 | A层: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确凿(zo) 菜畦(q) 皂荚(ji) B.喉咙(hóu) 脊梁(jí) 竹筛(shāi) C.珊瑚(shān) 脑髓(shuǐ) 秕谷(bǐ) D.蝉蜕(duì) 盔甲(kuī) 倜傥(tì)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攒 ( ) 豁 ( ) 系 ( ) ( ) ( ) ( ) 薄 ( ) 宿 ( ) 折 ( ) 拗 ( ) ( ) ( ) ( ) ( ) ( ) ( ) ( ) ( ) 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畦 ( ) 霄 ( ) 倘 ( ) 蔼 ( ) 哇 ( ) 宵 ( ) 趟 ( ) 霭 ( ) 塾 ( ) 蜕 ( ) 戒 ( ) 弗 ( ) 熟 ( ) 脱 ( ) 诫 ( ) 沸 ( ) 4.阅读前1—8段,以“一个________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阅读10—24段,以“____________的读书经历”说一段话。 B层: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上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2.第一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第一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4.第二段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 C层: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这里却依然一片苍翠的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说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得嫩黄淡绿得芽孢,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1.以上文字中所写的地点是鲁迅先生所描绘过的________________ 再利用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园中景总的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人们崇敬的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拟人手法,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把棕榈比拟成__________的人。 4.在文中用横线标出直接抒发作者总的感受的语句。 | |||||||
作 业 | A 层:反复诵读,从第二段和第八段任选一段背诵。 B 层:运用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仿写一段话。 C层:仿照文中雪地捕鸟的的过程,使用一系列动词,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80字左右) | |||||||
课 后 反 思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