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学习写景善于抓住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体会准确运用动词叙述事件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趣味,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的情怀。
一撇一竖一点打一字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对景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时候,自然中的所有一切,竟是那样充满神奇梦幻;每天的烦恼都是那样简简单单;生活的快乐,又是那样轻而易举。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作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就叙述了童年无穷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共同演绎着那段悠闲岁月的童趣,共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吧。
    二、预习课文
    (一)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会稽县人。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资料简介
    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下列资源,学生默看。
    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玩的好地方。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他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多侧面描写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加以抒情与议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 亚麻籽油怎么吃
    (三)了解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先生45岁,他在“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于厦门大学写成这篇回忆性散文,借这样一朵儿时记忆的“小花”来排遣当时的寂寞。
    (四)学习字词
    1.听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对照课文边看文章边听朗读,用红彩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读课文,拼读生字词。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①②③……"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
数据通信工程师    ⑵学生大声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下的注音读准生字。
    ⑶学生继续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词义。
    3.检查效果,测试生字词。
    ⑴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生字测试题,指名说出测试结果。
    题目: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菜畦(qí)    斑蝥(máo)    缠络(luò)    臃肿(yōng)
    B.珊瑚(shān)    无妨(fáng)    收敛(liǎn)    鉴赏(jiàn)
    C.稀罕(hǎn)    竹筛(shāi)    撒下(sǎ)    间壁(jiàn)
香芒
    D.渊博(bó)    鼎沸(dǐn)    竹匾(biǎn)    脑髓(suǐ)
    明确:D(“鼎沸”的“鼎"读“dǐng”。)
    ⑵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生词测试题,指名说出测试结果。
    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和尚给他一个小盒子,说晚上睡觉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无忧了。
    B.放假了,师生们都离开了学校,校园内人迹罕至,一片寂静。
    C.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D.在充满着体贴和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感情。
    明确:B(“人迹罕至"指人很少到的地方。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与语言环境“校园内”不相符。)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三、课堂训练
    学生反复地、自由地朗读全文,试着给文章划分结构。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的“思考探究”第一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