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优质方案教学目标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艺术价值。
2.学生通过阅读目录,了解作品内容的大致分类,重视并学会阅读目录。
3.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起认真阅读全书的兴趣。
4.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会如何开始阅读一本书。
教学重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起认真阅读全书的兴趣。
2.学生在阅读全书的过程中,能将老师和介绍和书中的内容结合起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出示《朝花夕拾》这本书的封面图片。
问:同学们,看到这本书的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师边讲解边出示文字:“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时候捡起。比喻重拾往事,旧事重提。这本书最初的名字就是《旧事重提》。
二、了解创作背景
师:看到这个封面,你还想到什么?
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师边讲解边出示: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是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并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散文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这个杀手不太冷片尾曲《朝花夕拾》于1928年出版。
三、作品主要内容
师:看到这个封面,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这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师边讲解边出示: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四、阅读目录
师:出示《朝花夕拾》的目录(如果学生手里有书,就让学生把书翻到目录页)
问:请大家看目录,说说,通过目录,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通过目录,我了解到了,这本书一共写了10篇文章。
师: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这些文章的标题,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文章里,有的是以人名为标题的,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有的是以事件为标题的,例如《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还有的是以动物或者事物的名称为标题的,例如《狗·猫·鼠》是以动物的名称为标题,而《二十四孝图》就
是以一个事物的名称为标题。
师一边讲解一边出示:有这样的发现,非常了不起。《朝花夕拾》中的10篇散文,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第一类:《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英国足球队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三类:《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主要记叙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段,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恋。
五、推荐理由
师:看到这本书,你的脑海中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这本书为什么被定为必读篇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它呢?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下面,老师起来说说关于这本书的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主题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它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2.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3.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4.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5.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
这些思想内容具体是如何在书中体现的呢,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来体会。
推荐理由二:
多样的写作手法,高超的艺术成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纸张重量
(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2.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昧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3.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4.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令人神往。
6.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
7.文集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作者自己。
《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敢于提出“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五猖会》中有对“背不出,不准去看会”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不满和反抗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青年的“我”。文集虽然记叙了作者若干
生活片断,但各篇联系起来看,“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教育对心灵的损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去异地走异路,成为青年爱国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其间的思想变迁、生活道路、性格兴趣,历历可见。
推荐理由三:
深入了解鲁迅本人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中年时期的一部回忆性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在这其中塑造的人物当中可以较好的到鲁迅所具有的独特人格之美。文集题材的选取虽然是来自鲁迅的生活经历,但是却并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直接的平铺直叙自己的人生,而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进行故事的讲述。自由、洒脱、随性但是却又将自己所欲表达的内容成功的蕴含在了文章中的每一个角落。
推荐理由四:
他人评价
奥巴马竞选总统演讲现代作家周作人: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现代作家钟敬文:在这些散文里,能够明显看到他清醒的理智,感觉到战斗的光芒。
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别是一番境地。
回乡偶书的古诗
师:看来《朝花夕拾》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阅读,仔细品味的书。你们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开始阅读呢?
洋葱炒虾
(播放微课,讲解如何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