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3号中等生”触动天下父母心
教师年度述职
    “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句话出自最近被累计发120万次的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章讲述了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普通学生,被称为“23号”,却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诚的行动,俘获了老师、同学和父母的心,成为了大家最欣赏的人。
    这篇文章很快在上引起了热议,也被广大博友喻为“值得天下父母认真读一读的好文”。
    近日,这篇文章的——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向记者讲述了文章的原型人物,以及她对“中等生”的看法。
    “中等生”只想为别人鼓掌
    最近流传甚广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中等生的故事:“女儿”成绩不是特别好,没有任何
特长,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全班23名,被班上人称为“23号”,是一个中等生。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母亲和父亲做过各种努力,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结果都无济于事,徒劳的父母不得不放弃了各种望女成凤的“揠苗助长活动”。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通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但在一道“你最欣赏班里哪位同学”的附加题里,“女儿”却成为班里所有人最欣赏的对象——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考试永远得23名的女儿告诉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的回答让这位母亲明白,世间多少人都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为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让她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热心和善,让她快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上臂    这篇文章最初由“周伯通招聘”发出以后,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大家反思,我们该如何看待一个中等生。截至前日,该文章的累计发达到120万次,上万人参与大讨
    23号”原型来自两个“中等生”
    近日,记者通过邮件联系上这篇文章的——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她也很快发来一封回信。
    在回信中她告诉记者,《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四年前写的,初稿最先是以她自己儿子为原型,写的就是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些真实的小故事,很多素材也是来自她自己的日记。而最终出炉的中等生“23号”,事实上是儿子和另一位中等生小朋友的结合。那是一位长辈的幼女,是位可爱的小妹妹,她说长大想当妈妈,想当幼儿园老师,就是考试成绩很一般。而关于儿子,她保留了一些情节,比如近乎全票通过的一次班级选举,爱看幽默故事爱讲笑话,喜欢帮助别人,考试名次顽强地保持中等,没有什么特殊才艺等等。
    刘继荣说,如今,故事里的两位原型,都上着他们喜欢的学校,遇见足以钦敬的老师,交到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朋友。令人欣慰的是,有时,他们会热烈地为别人鼓掌;有时,也会收获大家的掌声。刘继荣还称,两个孩子目前仍是“中等生”,学习时虽然偶尔偷懒,但却不失兴趣。对人对事,心存善意。总之,都是普通少年的样
    成绩不好就一定是“中等生”吗?
    “在班级中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肯定没什么特长,资质平平”。这可能是目前很多家长的普遍观点,可是这篇文章却让不少人再次自问,光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一定是中等生吗?
    网友“月光伴星子”说,这篇文章让他眼眶湿润,“有多少优秀的孩子被埋没在考分中?”网友“维明”也表示,“求学就是求分数”这个观念一直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观念,大家只看重“学”,而忽略了“品”,因此大家口中的“中等生”他们或许并不“中等”。
    但部分家长们的看法却有所不同。“hycucu”就直言,他做了一辈子的普通人,只希望孩子长大能出类拔萃,有名有利,不必太善良,但是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靠自己努力,能多牛就多牛,“文中说的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网友“王悦殊”也认为,其实那些逼迫儿女拼命上名校、考第一、有特长的家长未必不懂文中所说的道理。只是成年人中的普通人在生活中承受的压力会很大,他们提前体会了“中等生”以后的艰难和无奈。还有人为此感到迷茫,不知道到底是该随小孩自由发展呢,还是在旁边推一把?
    对于家长们的苦恼,刘继荣坦言她也有过。她曾经也常常对孩子发怒:“为什么别人能考到第一名?”然而,这样的结果却是,孩子数学运算粗心,语文书写不规范,英语单词背了又忘……直至身体也变得不好。这些变化令她反思,也让她逐渐发现,这个“中等生”也是一个不错的小孩。因为他会将抽屉弄坏再修好,下跳棋能赢过自己,常常帮助粗心的妈妈
到钥匙银行卡等物件。
    刘继荣说,当自己不再偏执地关注试卷时,才发现,孩子的每个时段,都有他的可爱之处。
    观点
    “中等生”背后映衬的是家长焦虑
    重庆杏林中学高级教师熊颖告诉记者,在任何学校,“中等生”都是最大的一个体,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长看来,这些“中等生”可上可下,或许推一把就能成为优等生,而这一切的主要判断标准当前还是学生成绩。
繁星流动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古南永也表示,对中等生困惑的背后是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家已经分不清教育是为了提高素质,还是为了改变身份。因此孩子的从容,映衬的是家长的焦虑,还有社会的心浮气躁。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刘继荣
    女儿在班上,同学都管叫她23号。
    她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9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
她妈妈不喜欢我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孩子赞叹不已。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幼儿园常规培养四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安全责任承诺书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
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