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1.会认“砚、乾、坤”3个生字和多音字“单”,会写“雁、砚、乾、坤”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1.品读古诗,比较阅读,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接受古诗的熏陶,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向他们学习。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家是不是都会背诵了呢?(生齐背)好。大家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说人物、悟诗情)这节课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墨梅》这两首古诗,先来学习《塞下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课题,了解作者。
(1)解读课题。
明确:“塞”读“sài”,边界的意思;“曲”读“qǔ”,歌曲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简介作者。
美好的早晨卢纶(739—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2.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朗读古诗。
①要想学好古诗,首先必须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明确:单(chán)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骑:骑兵。
②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家长写给孩子的信①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②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A.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明确: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B.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明确: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沾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3.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明确: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说明无光。“雁飞高”,说明无声。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连单于都“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溃败。尽管有夜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4.背诵古诗。
5.拓展欣赏。唐代有很多边塞诗,课下再搜集一些。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我的拿手好戏炒菜1.自然过渡到《墨梅》。
过渡:卢纶在《塞下曲》里描绘了众多画面,有月黑雁高飞,大雪满弓刀,轻骑追单于。而王冕的《墨梅》却只写了一株池边的墨梅,但就只是这一株墨梅,诗人都极力夸赞,要使它“清气满乾坤”。
2.读课题,了解作者。
(1)释题: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简介作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王冕性情孤傲,鄙视权贵。其诗、画皆负盛名,尤以画梅著称。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他作的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自然,寄意深远。主要作品有《竹斋集》。
3.学习诗歌,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月光云海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
(2)学生按节奏练习朗读。(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
(3)根据课文资料自由学诗,理解诗意。
①词语解释:
[洗砚池]传说会稽蕺山下有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王冕称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池头]池边。[淡墨痕]淡黑的痕迹,指花的颜。
[夸]夸赞。[乾坤]天地间。
②诗的大意:我画的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画而成的。梅花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好看,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4.欣赏诗歌,感悟意境。
(1)诗中写的是哪里的梅?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洗砚池边的梅,从“我家洗砚池头树”可以看出。
(2)诗中的梅是什么颜?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墨,从“朵朵花开淡墨痕”可以看出。
(3)诗中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清气,从“只留清气满乾坤”可以看出。
(4)你认为墨梅具有怎样的品性?
明确:卓尔不的气节。
(5)讨论:诗人真正赞美的是墨梅卓尔不的气节吗?
明确:诗的最后两句是借梅喻人,梅的清气即人的正气。诗人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王
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这正是“人与梅花一样清”,表现了他卓尔不的气节和人品。
我一无所求5.背诵《墨梅》。
6.拓展延伸,比一比,背一背有关写梅的诗。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齐读三首古诗。
过渡:同学们,到此我们学完了本课的三首古诗。在王昌龄看来,友情是那样珍贵,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卢纶的眼里,杀敌将士们的威武形象应是边塞风光的主调;可在王冕眼中,只是一株墨梅,却成了他卓尔不、屹立乾坤的代表。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对比三首古诗,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抒发和赞美人物的精神品质的。
不同点:三首诗感情的出发点不一样,抒发的情感也就不同。
3.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过渡:是啊!诗抒情也言志,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诗句中读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面对磨难,坚忍不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而无惧牺牲;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傲岸。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对于古诗的教学,我还在不断的尝试阶段中。初读教参的时候,我觉得古诗很好理解,把重点的关键字词解释给学生,这首诗的含义就明白了。但是,回想起课标里提起的“多让学生反复读,用心去感受,其含义自然就会跃入纸上”,还是服从课标的指示,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把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中,这样学生注意力马上被调动起来,很自然地就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正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向它靠近。
学生会学习部
在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读懂了什么,汇报自己的理解,虽然有时只是简短的几个字的理解,但反映出来的却是学生思考的结果。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要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去思考。
从这两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就变得轻松自然。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课标中提倡的个性读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达到不同程度的读。最后,在诵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通过读说结合,来感悟人物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品质,使古诗教学达到高潮。拓展训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申到课外,始终保持学生的乐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