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综合能力-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一)
(总分81,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其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一整套工作过程是(  )。
A. 危机公关        B. 公关活动
C. 问题管理        D. 舆论调查
2. 当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时,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应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
A. 建设型公关        B. 防御型公关
C. 进攻型公关        D. 矫正型公关
3. 恩格斯说过:许多人的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这种
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这就是人际关系所具有的(  )。
A. 互补功能        B. 激励功能
C. 沟通感情功能        D. 合力功能
4. 人际关系中互惠互利原则不包括(  )。
A. 物质上的互利        B. 精神上的互利
C. 物质、精神上的互利        D. 发展上的互利
5. 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  )。
A. 生产力的需要        B. 潜意识活动
C. 人的需要        D. 社会需要
6. 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特指(  )。
A. 消极受众        B. 积极受众
C. 内部公众        D. 外部公众
7. 人际关系的状况与互动频率因素的关系为(  )。
A. 人际吸引的程度与互动频率成反比
B. 人际关系的程度与互动频率无关
C. 人际吸引的程度与互动频率成正比
D. 互动频率因素是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之一
8. 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为(  )。
A. 定型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9. 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  )。
A. 内部公众        B. 政府公众
C. 外部公众        D. 社区公众
10. 人际吸引的主导心理因素是(  )。
A. 物质追求        B. 人的感情
C. 人的需要        D. 好奇心
11. 一个组织要想建立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首要的问题是(  )。
A. 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B. 理顺内部关系
C. 掌握用人之道        D. 进行感情沟通
12. 在公关传播媒介中,被称为“无边界的媒介”的是(  )。
A. 广播        B. 电视
C. 因特网        D. 报纸
13. 在信息沟通上主要存在着(  )。
A. 逻辑障碍        B. 心理障碍
C. 行为障碍        D. 语义障碍
14. 把公众区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标准是(  )
A. 公众的发展过程        B. 关系的稳定程度
C. 组织与公众的关系        D. 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
15. 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
A. 内部公众        B. 顾客公众
C. 媒介公众        D. 政府公众
16. 在对公共关系调查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中,首先要对(  )进行分析。
A. 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B. 组织的基本情况
C. 形象差距的分析        D. 组织形象的内容
17. 下列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中属于大众传播的是(  )。
A. 报刊        B. 面向公众的报告
C. 展览会        D. 企业的宣讲会
18. 研究公共关系状态的构成问题,应该从研究公众的(  )出发。
A. 语言        B. 行为
C. 心理        D. 态度
19.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A. 社会组织        B. 传播活动
C. 社会公众        D. 社会舆论
20. 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步即三个层次,依次是(  )。
A. 信息沟通层次——互动层次——社会知觉和归因层次
专业英语
B. 社会知觉和归因层次——信息沟通层次——互动层次
C. 信息沟通层次——社会知觉和归因层次——互动层次
D. 社会知觉和归因层次——互动层次——信息沟通层次
21. 公共关系主要研究的关系不包括(  )的关系。
A. 组织与个人之间        B. 组织与众之间
C. 组织内部个人之间        D. 组织与组织之间
22. 公共关系传播性职能的首项内容是(  )。
残疾人保障A. 组织宣传,创造气氛        B.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C. 教育引导,服务社会        D. 交往沟通,协调关系
23. 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是(  )。
A. 诚信原则        B. 平等交往原则
C. 宽容原则        D. 互惠互利原则
24. 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唯一手段是通过(  )。
A. 行政命令        B. 经济制裁
C. 双向的信息传播        D. 单向的信息传播
25. 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  )。
A. 个体公众        B. 组织公众
C. 内部公众        D. 外部公众aoe伤害是什么意思
26. 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能是(  )。
A. 协调沟通        B. 提供服务
C. 辅助决策        D. 传播推广
27.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进行分类时,公关工作要大力做好(  )的沟通、交流工作,使其态度得到转变。
A. 顺意公众        B. 逆意公众
C. 独立公众        D. 边缘公众
28. 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  )。
A. 过程        B. 目标
C. 活动        D. 状态
29.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谚语,说明了现实中(  )对人际吸引所产生的影响。
A. 相似性因素        B. 空间距离的临近性
C. 时间距离的临近性        D. 喜爱因素
30. 1952年,现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斯科特·卡特李普出版了一本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
A. 《公众舆论之凝结》        B. 《共同原则宣言》
C. 《公众关系学》        D. 《有效公共关系》
31. 对于人际交往中宽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宽容是消除人际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B. 宽容是充满自信的一种表现
C. 宽容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的一种交往措施
D. 宽容是对他人的谦让,不是不讲原则
32. 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是(  )。
A. 社会体        B. 消费者
C. 公众        D. 政府部门
33. 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是(  )。
A. 众        B. 受众
C. 公众        D. 民众
34. 临近因素是指(  )。
A. 空间距离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        B. 年龄差异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
C. 贫富差距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        D. 兴趣爱好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
35.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组织的行政人事关系        B. 组织的生产和市场关系
C. 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D. 组织与社会的合作关系
36. 固定的僵化认识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为(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37. 自我与他人、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  )。
A. 体传播        B. 人际传播
C. 组织传播        D. 大众传播
38. 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
A. 个人        B. 团体
C. 组织        D. 公众四有是哪四有
39. 公共关系广告既属于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又属于广告的范畴,它集公关的特点与广告的特点于一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广告。公关广告在选择目标上注重(  )。
A. 目的性和效益性        B. 公益性和福利性
C. 长期性和系统性        D. 季节性和时尚性
40. 所谓“言必信”是指发展人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  )。
A. 平等原则        B. 宽容原则
C. 诚信原则        D. 互惠互利原则
41. 在公共关系中,将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关观念,一般称为(  )。
A. 协调观念        B. 互惠观念
C. 传播观念        D. 服务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 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吃螃蟹的禁忌A. 组织
B. 众
C. 传播
D. 交流
E. 公众
2.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  )等类型。
A. 职能机构
B. 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
C. 专业公关公司
D. 综合职能部门
E. 独立公关社团
3. 使组织面临公共关系危机的情况主要有(  )。青春
A. 组织自身行为不当
B. 新闻界过分关注
C. 突发事件
D. 失实报道
E. 与公众发生冲突
4.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  )。
A. 状态
B. 环境
C. 活动
D. 过程
E. 手段
5.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体现在(  )等方面。
A. 人际关系中包含了许多公共关系
B. 公众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