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笔记本高考新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及范文历史人物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了解了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极力向朝廷举荐,王安石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修功不可没;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而苏轼与王安石原本也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被王安石斥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环朝廷”的“坏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王安石贬出朝廷。然而在历史上,欧阳修以不造余力举荐人才著称;而“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王安石虽然因改革而险入争议之中,但却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情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本材料属于故事类材料之历史故事作文,在材料设置,任务驱动等方面,乃2020年全国一卷“齐桓公、管仲、鲍叔”历史故事材料作文之延续。
材料概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三人交往的经过,重点讲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交恶的原因。而这种交恶并非因为私人恩怨,而是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又是国富民强。所以,根据“然而”引出的文字可知,材料对这三人是均持肯定态度的。
审题时,要注意写作任务驱动中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这三人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欧阳修唯才是举,不遗余力,善于赏识、选拔人才;苏轼虽屡遭贬谪,但乐观豁达(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及时转弯,收获非凡的人生;王安石一心改革,勇挑重担,虽遭争议,但依然初心不改,执着坚定。同时还要注意写作任务驱动中的“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意思是从三者中任选一个(不能面面俱到),可以从材料中对某一个人的特征的概括方面引入;也可从三者或二者的比较之中引入,从而突出“感触最深”。
欧阳修角度:
1.识人之举,名垂千秋
2.百年大计,人才为本
关于时间的谚语
3.甘为红烛,争当人梯
苏轼角度:
1.关闭仕途之窗,叩开文艺之门
2.峰回路转,别有洞天
3.笑看人生百态,纯朴充盈是真
4.月有盈缺,卒莫消长
王安石角度: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锐意改革,除旧布新
3.担改革之责,拒他人之非
奶酪豆腐4.以爱国之心,铸中华之魂
北京长城简介
【范文1】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北宋欧阳修就以伯乐著称,不竭余力,举荐人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都出其门下。我们身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时代,无数成功的案例都在强调人才是建国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百年大计应以人才为本。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要涵养“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风。
“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忆往昔,曹操重用曾谋害自已儿子的贾诩,因喜爱刘备的才华而不忍杀他,可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也因此创立了一番伟业;欧阳修,作为宋朝的三朝元老,一代文学大家,可谓门生故吏遍天下。他对于人才,更是不遗余力地举荐,被议为“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成就了很多人。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我们更应培养人才、爱惜人才,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要深谙“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才之道。
生命的不可思议“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抚今追昔,刘邦的用人之道
在于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不拘一格用人才: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当可谓“杂牌军”,但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用人的不拘一格表现在不论资排辈,大胆起用杰出的年轻人才,如大将粟裕。古人言,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好的人才就如同优质木材,培养时贵在保持其本性,使用时贵在发挥其特长。新时代中国要继承这种意识,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防止出现人才错位。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甄别筛选,深入挖掘每个人才的特点优势,精准定位、合理安排、人岗相适。让想干事者有方向、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我们更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
托福培训费用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要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养才沃土。
施良方才好聚人才。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要营造好人才干事创业的肥沃土壤,建设好让人才一站才华、如鱼得水的广阔舞台;更要完善人才配套设施,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明确以品德、能力、业绩为评价导向,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上,以实绩论英雄,避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要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中华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宏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
树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要不断完善做好人才工作,为人才松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新时代青年要不断增强内在动力,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能力,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我,踊跃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去,切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范文2】
笑看人生百态纯朴充盈是真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关系颇深。欧阳修入仕最早,慧眼识珠,重用人才;王安石勇于改革,铁面无私;苏轼心怀大志,笑看坎坷,最后回归生活,寻生活的纯朴与充盈。其中苏轼让我感触最深,他以他的身世经历告诉我成长的姿态:笑看人生百态,纯朴充盈是真。
心怀理想,寻求伯乐,以奋斗之姿书写才华之章,做有为之人。
李白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我们处于青春时期,就有桀骜的锐气,心怀远大理想并付出实践。苏轼就是这样。他怀有鸿鹄之志,腹有诗书,在科举考试上大放异彩,书写才华,成为人中龙凤。“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是欧阳修对他才华的赞赏。这也使他更加坚定信心,寻求入仕,以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志。他在处于人生奋斗最佳时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渴望出仕,以奋斗之姿实现远大理想。
大道独行,坚守信念,以豁达之姿面对人生坎坷,做行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