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理解词作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赏析表现手法。鉴赏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了解文学的城市记忆功能。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位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无论怎样评价,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他,就是柳永!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柳永,感受他词的魅力!
2、关于词的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
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3、文学常识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
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世称柳七、柳屯田、柳郎中。
,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柳永生于“太平时,朝野多欢”的年代,但是,他碰上了号称“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宋仁宗,宋仁宗认为他“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只能去“填词”,从此柳永便打出“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无所顾忌地“纵游娼馆酒楼间”,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他通晓音律,其词多为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之作,“尤工于羁旅行役”之题。
柳永创作的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而风行天下,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的《乐章集》存词二百一十多首。其中的《雨霖铃》《八声甘州》等都很有名。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5、背景展示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写这首词赠给他。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据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
6、欣赏佳作
雨霖铃·秋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丢番图的墓志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7、名家点评
(1)“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2)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贺裳《皱水轩词筌》
(3)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4)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新年贴春联
——俞文豹《吹剑录》
8、诵读训练
听朗读并跟读试背诵。
9文本解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湖光山美不胜收,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作用:    总领全篇,定下基调——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绿柳含烟,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
这几句突出: 美丽雅致,人烟阜盛。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参天绿树环绕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这几句写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怒”字写出钱塘潮的盛世之况。
大方巾“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把“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卷”字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的店铺里陈列着珍贵的珠宝玉器,家家户户摆满了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豪华。由郊外转入街市。  “列”、“盈”、“竞”写出杭州的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庶奢华。 “珠玑” “罗绮”皆妇女服用之物,暗示杭城声之盛.反映市民(主要是富室)穷奢极侈的生活。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嘉:秀丽。三秋:花期长,芬芳长久不散。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景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天气转凉
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飘扬,在月下荡漾。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这几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极富生活情趣,一派,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一面吟诗作赋,一面观赏着湖光山。
  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画下来。凤池:指朝廷。
    希望日后把这如诗如画美景描绘下来,待其回到京城升官时,向同僚们把这里的繁华景象夸耀一番。 暗颂孙何政绩良好,祝福他任满将要入朝执政。
柳永词,基本上都是表现一些情啊、爱啊,相思啊、离愁啊,那这一首词呢?又写了什么内容?钱塘江的繁华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首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这几句是总括性的句子,从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两个方面概述了钱塘的繁华。这种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的表明中心的写作形式,在表现手法上被称作“点”。这种提法呢,是从绘画之中来的。也就是说,创作时,先点名中心,点出文章的主体重点,勾勒一个大体的轮廓。一篇文章只有框架够不够啊?当然不够了,只有点不行,还得对它所点的中心主体加以渲染。点和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合起来就构成了“点染”这一种表现手法。
10、赏析品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A、工于铺叙,一句一景
B、写景富有层次感
11、知识扩展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2、能力提升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一谈写西湖之美和人民生活之乐之间的联系,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呢?
    先突出西湖的美,再以美丽的西湖为背景写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在这里,作者以美景映衬了安乐的生活,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表达效果。
2)、若把上片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
  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平板生硬,力度、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怎样看待最后一句?
  这是写给地方长官的,其中暗含着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对此,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1朱姓的来源3、文化常识
1).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词中泛指江、浙一带。
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3).三秋:①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②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③“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北周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凤池: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词中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