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4篇
《声声慢》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好句简短
  教学重点:
  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
  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燕国历代国君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
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表现了她年轻时无忧无虑,无端生愁的情愫。
  但其后不久,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颠沛流离。先是父母双亡,第二年赵明诚去世,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这我们在初中学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已有所了解。
  《声声慢》就创作于这个时期。此时词人正飘泊江南,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三八礼物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提示:1、注意朗读时的重起轻落,语调舒缓。
  2、注意通过准确的停顿、拖音传达出词人哀婉悲戚之情。
  四.出两首词的词眼,说说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愫。
  ……
  《雨霖铃》: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arp专杀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师解说:《雨霖铃》以一个冷落的秋景作为背景,表达了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上阕写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的朋友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阕写词人想象离别后孤独寂寞的清冷之情。《声声慢》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也是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的,表现词人因国破、家忘、夫死而只身流落江湖的孤苦无依。
  五.寻归纳婉约词中典型意象,理解它们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一)《雨霖铃》
  1.出主要意象:
  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 长亭 兰舟 泪眼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 残月
  2.说说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暴走笑话
  ……
  缠绵绯恻,悲苦凄冷,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