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欲美剧一、教学目标
1、积累古诗词相关意象的内涵
2、掌握景物形象分析题答题技巧
二、学习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预习】
知识储备:《导学P226---267常见诗歌意象》
三、教学过程
㈠理解概念
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彩描写。
㈡考点分析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
㈢、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㈣、理解探究
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①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②明确意象的作用:
A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B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C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D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E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F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G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③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浪漫邂逅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晚:归艘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题型二: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加密文件如何打开4.答题示例:
例1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案】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例2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
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例3: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草房子的好词好句摘抄例4: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清空幽眇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5: 秋夜独坐(节选)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我的世界杯
【问】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画面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答题示例:
例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例2: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例3: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暮。
【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发朋友圈的句子 心情短句(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
(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