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简历社会实践
作者:王颖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第5期
【摘要】“地铁兼顾人防”的理念由来已久,也是经由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的先进经验。在城市交通拥堵已成通病的现今社会,地铁平时的交通疏解功能举足轻重,灾时和战时的人员物资掩蔽、人员疏散等功能也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铁兼顾人防”理念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域的发展。
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意见 【关键词】地铁;人防工程;因地制宜
1、“地铁兼顾人防”理念的发展背景
1863 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标志着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随之也将地下轨道交通纳入防护工程之列。莫斯科修建的早期地铁由于考虑防核生化袭击,修建得很深,最深处达到了100 多米,有的车站甚至分为上下四层,地下车站都充当了防空设施。
防溺水安全教育喜悦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莫斯科的地铁在防空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德军空袭伦敦的日子里,多数伦敦市民则过起了有空袭就进地铁,没有空袭就回家的日子。地铁战时所具有的疏散功能和人员、
物资掩蔽功能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可。地铁工程不仅是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疏解地面交通压力的重要公共设施,也是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重要防护设施。
1969 年10 月1 日,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 号线建成通车。自1965 年开工至1969年建成通车,这条地铁一直把防护功能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由于属于人防工程,1 号线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和乘坐。直到1981 年9 月15 日,北京地铁才正式对外运营。
2、“地铁兼顾人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十四条明确指出,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1] 轨道交通的工程特点是线路长,车站规模大,开口多,设备多,管线多。其特殊性决定了在防护单元、抗爆单元的划分,掩蔽人数的衡定,各设备专业的设计标准上都较人防坑道、人防地下室等典型人防工程有所放宽。“而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具备了相应的抗核武器、航弹、生化武器的能力,只需要在防护的薄弱部位、孔口部位完善防护设施,即能达到人防的相应抗力,加上防护单元风、水、电设备的配套自成体系,从而具备人防的功能。”[2] 一个车站内所有密闭防护设备闭合,通风装置开启后,一座地铁站就变成了一个与外隔绝、单独密闭的安全避难所,对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各种袭击和城市次生灾害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第八放映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