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经典爱情诗文教学思考
    中学语文教材中爱情经典诗文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有很大意义。但当今中学语文爱情诗歌教学目标定位欠当,存在爱情教育缺失与爱情主题过度等问题。中学语文爱情经典诗文教学既要解读诗人对爱情婚姻感受与见解,又要感受其诗文表达之美。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既要包括诗歌体式知识,又要包括对这些诗文解读方法与策略,还要培养对爱情诗歌阅读兴趣与习惯,并培植正确爱情观等等。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爱情诗文教学资源,初中教材中《陌上桑》《关雎》《蒹葭》《鹊桥仙》《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高中教材中《再别康桥》《致橡树》《氓》《静女》《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锦瑟》《雨霖铃》《江城子》《声声慢》《雨巷》《神女峰》都属于爱情教学资源。对这些文本充分利用,有利于开展爱情婚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婚姻爱情观。 工作总结结束语
  但是,当前中学语文对这些爱情诗文教学存在两种偏离。
  一种偏离是回避爱情教育。如《致橡树》,教师会讲成是一首政治爱国诗。再如《鹊桥仙》,教师在教学时,可能只会注重对诗词方面解说,而对所体现诗人爱情婚姻观却不加以比较深入剖析。
  另一种偏离是脱离文本说教,忽视对这些诗文本身美感悟与品味,使得上出课不是语文课,没有语文味了。例如《氓》,教师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爱情及青春期教育上,来规劝学生不要过早谈恋爱,否则就有女主人那样命运,其把爱情完全比作洪水猛兽,夸大负面作用。这种脱离文本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充实、肤浅。
  这两种偏离都有悖于教材选文目,忽视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特点。因此,对中学语文爱情诗文教学问题应该做更进一步剖析。
  一、中学语文爱情经典诗文解读目标
  中学语文爱情经典诗文教学该以正确感受诗文表达之美与解读诗人对爱情婚姻感受与见解为教学目标。
  (一)感受诗文表达之美
  诗歌是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诗文表达之美上,包括韵律之美、修辞之美、意境之美。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经典爱情诗文表达之美。
  1.韵律之美 季羡林怀念母亲
  诗是音乐性语言。诗句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回环往复之美通过诗歌平仄与押韵之间与谐搭配表现出来,读起来琅琅上口,彰显音乐之美。爱情诗文亦如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双声叠韵运用增加了诗音乐性。《再别康桥》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反复,加强诗歌节奏感。叠词“悄悄地”、“轻轻地”以及押韵无不显现诗歌音律美。《雨巷》中“雨巷”、“姑娘”、“芬芳”、“惆怅”、“丁香”等词在韵脚中多次出现,造成一种回荡旋律与流畅节奏。整首诗分为六节,每节六行,每个字数长短不一,并且重复相同韵脚,全诗首尾呼应。为了强化全诗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中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字句更迭。这种语言上重复,复沓,像交织一起抒情乐句,听起来悦耳、与谐,又加重了诗抒情彩。《蒹葭》中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方式,“苍、霜、方、长、央”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音律美。后两章是第一章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基础上更换了个?e字,这样全诗一意三叠,用韵先
浣溪沙译文响后暗,先扬后抑。全诗以四字句为主,只有每章最后一句变化成五字句。另外,“蒹葭”属于双声词,“苍苍”、“萋萋”、“采采”等是叠词,用韵与句式参差变化以及双声叠词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节奏感与音乐美。
  2.修辞之美
  诗歌修辞之美首先体现在注重炼字上。诗歌因篇幅短小,在字词方面选择很有讲究。“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课本注解是“远远牵牛星,灿烂织女星”,牵牛星与织女星离我们都很远,为什么只能是牵牛星很远织女星灿烂呢?细想下这里用了互文手法,原来是“远远牵牛星与织女星一样灿烂”。“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中“弄”字把善于织布却无心织布、心不在焉相思女子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不是直接表现女子“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缠绵相思,而是从织布这平常小事着手,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歌修辞美还体现在各种修辞格运用上。不同修辞格在表达效果上各有其妙:引用、借代、比喻、比拟使语言形象生动,反复、排比、对偶、夸张、顶真增强语言气势,设问、反问设置跌宕起伏语感,双关、用典则尽显委婉含蓄情意。
  《再别康桥》中“那河畔金柳是夕阳中新娘”把镀满夕阳余晖柳比作迷人新娘,更添显了柳婀娜多姿,同时也提供了开阔遐想空间。“软泥上青荇,油油在水底招摇”运用拟人化手法增添了生动情趣,使得青荇俏皮可爱跃然纸上。《声声慢》中言:“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诗人赋予雁人愁情,把凋零黄花比作是为伊消得憔悴思妇,使得这种看不见愁思具体化,同时也增加了诗灵动性。《陌上桑》中对偶句“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从服饰正面突出了罗敷美貌,而排比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则从侧面夸张烘托,为后来突显罗敷心灵美打下基础。《锦瑟》中庄生梦蝶、望帝托鹃、沧海月明、南海鲛人等典故运用则增加了诗歌朦胧之美。
  3.意境之美
  意境包括“意”美与“境”美。“意”是诗中表达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描绘具体景物与生活画面。意与境结合就形成意境。美好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并且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雨霖铃》中“寒蝉”是凄凉化生,“长亭”乃痛苦之处,“船”是漂泊惆怅之绪幻化,“杨柳”是
依依惜别之情,“雾霭”凄美了离别愁绪,渲染了无奈之感,“月”自古更是多情物。大量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离愁别绪,从而达到意与境完美结合。《蒹葭》中“水”是柔美女性,“露、芦苇、霜”则营造了一种朦胧淡雅意境,以秋景起兴烘托了人物怅惘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艺术境地,同时也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得惆怅心情。《雨巷》中复古、怀旧“油纸伞”与“狭窄、悠长”巷子,再加上给人迷茫、凄冷感觉“雨”,这些意象结合渲染了“我”惆怅、迷茫,给人一种凄迷意境。     (二)解读诗人对爱情婚姻感受与见解
  解读爱情诗文中先哲们对爱情婚姻感受与见解,从而建立正确爱情婚姻观。
  1.感受爱情诗歌中悲欢离合之情
  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就没有诗。爱情诗文往往饱含着悲欢离合之情,它把悲欢离合中缱绻情思,悼亡中款款深情,对爱情礼赞,有情人难成眷属无奈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孔雀东南飞》讴歌忠贞爱情,抒写有情人难成眷属无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痴情男子苏轼对亡妻深切思念。《雨巷》抒写对心中爱人渴望而又不得失望痛苦
下雨天不怕雨淋的是什么情感。《雨霖铃》抒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依依不舍与“今宵酒醒何处”孤独痛苦以及“此去经年”相思之苦。《蒹葭》抒写对伊人思念向往与执着追求。《致橡树》是舒婷对爱情独到领悟,是女性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又珍惜自身价值爱情呼唤。
  总之,爱情诗歌中这些悲欢离合之情,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文本上感受爱情婚姻中酸甜苦辣,而且能够满足中学生对爱情好奇心理。
  2.理解诗人对爱情婚姻见解
  爱情诗文不仅借形象抒发悲欢离合之情,也借形象抒发诗人对爱情婚姻见解。
  《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不为封建礼教压迫与金钱诱惑而改变自己意愿,最后以生命为代价捍卫爱情誓言。刘兰芝“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忠贞誓言与对爱情执着追求,震撼了千万人心灵。《陌上桑》机智、聪慧罗敷巧对权势捍卫爱情。《再别康桥》中采用含蓄隐喻意象表达心中悱恻难解痴恋。诗中刻画“我”形象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轻轻地挥手且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不打扰对方甘愿默默退出精神,诠释了有“一种爱叫放手”。诗人“我爱你,但我更想你幸福”婚姻观,更能体现爱伟大。《卫风?
氓》中诗人从反面鞭笞了那种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以貌取人人性之恶,而《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故事,表现悲欢离合之情,道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真谛。《致橡树》中“我必须是你近旁一株木棉,作为树形象与你站在一起”是诗人对爱情平等宣言,而《神女峰》中当理想与爱情冲突时,诗人选择“与其在悬岩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旁痛哭一场”,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婚姻中传统妇道妇德反思与批判。
  理解诗人对爱情婚姻见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领悟爱情诗文思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
  二、中学语文爱情经典诗文教学内容
定性实验
  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并且是达成教学目标种种前提条件。为有效达成中学语文经典爱情诗文教学目标,必须选择恰当并充分教学内容。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取向一致,爱情诗歌教学内容取向也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
  为增进学生对爱情诗文理解与感受,在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上,教师要教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关于诗歌这种文学体式知识,二是教其他各类为解读所需要知识。
  1.教诗歌文?W体式知识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文学体式有自己特有“诗家语”,它集强烈抒情性、高度概括性、鲜明节奏性、形式章法性于一体,而且诗歌具有鲜明风格性。因此教师在教诗歌时首先就要指导学生了解诗歌这种体式独特之处,更要了解各家风格,如苏轼诗体豪放大气、李白诗体任意驰骋、杜氏诗通俗易懂、易安体委婉含蓄、柳七郎寸骨柔情等。如《锦瑟》是古代朦胧派诗人李商隐代表作;而舒婷《致橡树》、《神女峰》则是现代朦胧派典型。教师在教这些诗时候,首先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朦胧派,它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其次还得把这类诗解读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才可能解读出这些诗作所传达出情感。
  2.教其他为解读所需要知识
  ⑴写作背景知识
  写作背景知识,包括写作时代背景知识与诗人情感、个性、经历与其诗文创作主张等背景
知识。
  知人论世是适用于中国传统诗歌解读策略。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告诫弟子,“颂其诗”必须“知其人”;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由此可见,必要写作背景知识是学生准确解读传统爱情经典诗文必要前提条件。
  譬如,《再别康桥》,如果具有徐志摩写作此诗时思想情感状态尤其是其与林徽因之间关系等知识,那么,将增进对这首诗理解与感受。再如,了解戴望舒在45岁生命历程中三段情感经历,尤其是诗人对施绛年苦恋未果,能够更好地了解《雨巷》中爱情主题。
>笔记本光驱激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