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范仲淹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课文朗读磁带、岳阳楼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柿子干的功效与作用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镌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令人神往;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西哥特王国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文集》传世。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庆历四年(1044)春,滕子京遭诬陷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岳阳)。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函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趁作记之机 ,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也含有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的意思。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
1.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征文800字通“嘱”,嘱咐)
2.一词多义
和 以
观 或
3.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
(2)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语,荒废了的事业)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都是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5)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四有好老师标准,指心理活动)
4.重要句子的翻译。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启示作文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像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5.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
6.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提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7.“谪守”与哪个词对应?
“谪守”与“迁客”对应。
8.第1自然段的叙述交代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子京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9.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
胜状、大观。
10.这一自然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种效果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