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之刃作者:郑旸,于立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9期
郑旸,于立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物联网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中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图书信息管理的国内外现状和当前高校图书馆现状,重点研究了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架构,旨在为改革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RFID;物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6;G250.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9.067
在当今信息社会巨变的浪潮中,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它扮演的角不容小觑。然而,图书馆的发展远不如信息技术那样突飞猛进,尤其是在监管图书、设备资产方面,还主要靠
人工整理的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不高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了高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传统图书馆服务中,人员素质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图书馆服务一直无法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服务,而物联网技术恰恰使这个瓶颈得以解决,它不仅使读者能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而且还可以使图书馆的服务运作模式更加良好。
1物联网概念
美国率先在1999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物联网概念雏形。而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举行的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1]。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网络体系,它是在互联网原有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其目的是致力于实现物与物的联系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沟通”。比较公认的物联网定义是指通过RFID装置、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有将近100家图书馆的自动管理系统中应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新加坡建立并实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射频识别”(RFID)系统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其馆藏的每一本书上都贴有RFID标签。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于1993年11月通过移动通信检索图书馆的在线目录(OPAC)、馆藏文献或数据库,实现了利用掌上电脑(PDA)搜索馆藏资源的功能。目前,欧洲东亚等多个国家的图书馆都在提供手机信息服务。2009年,美国已经约有7500家图书馆能够将内容丰富的媒体资源传送到读者的手机上以供其利用[3]。
目前,我国最大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是位于广东省的深圳图书馆新馆,该馆于2006年开放,并首次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各个管理服务中。利用此技术深圳图书馆新馆从手工或半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自动化管理模式,图书编码分类上架等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015年,随着“互联网+”成为全民热议,高校图书馆也面临同样的新思路,为了推进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实现资源共享,各大高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的跨馆合作措施,加速推进高校图书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3基于物联网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比较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与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相去甚远(见表1)。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基于虚拟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相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既涵盖了实体层面的服务,
又包含了虚拟层面的服务。对于服务资源,除了传统图书馆所囊括的数字化资源(数据库数字化出版物等资源),还包括实体资源即印刷型文献、录音带、光盘等资源。
在服务手段和方式上,传统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和人工服务将网络服务与物理服务相结合、人工服务与自助服务相结合外,物联网还并入了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式服务,使传统的服务变得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管理方式的扁平化,同时强调安全以及隐私的保护。
4物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构建
图1为基于物联网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架构。虚拟个性化服务分为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检索服务、个性化推送服务、个性化收藏服务、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个人历史信息管理、个人账户管理。
4.1虚拟个性化服务
1)个性化检索服务。个性化检索服务是指根据用户需求“量身打造”的检索服务,即根据用户描述的具体要求或者需求要点,为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资源。这种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检索历史确定用户的目的和要求,并通过相关程序提供给用户。
2)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是指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依据其偏好利用技术手段选
艾滋病的症状图片择并定制隶属于该用户特定的资源、服务、以及用户界面的一种个性化服务,分为“个人定制”“团体定制”以及“定制方式选择”三部分。其中,个人定制是面向个人用户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并依据不同需求定制系统用户界面。“团体定制”是针对团体用户的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团体用户是指面向身份相似、需求相近的用户,即具有共同问题、话题以及兴趣的用户,相同项目组的用户或修共同课程的用户等以及具有相似或相近信息需求的用户体。团体定制下又按主题、课程、科研项目等类别划分为不同部分。
2013年英语四级考试答案 3)个性化推送服务。个性化推送服务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依据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服务。主要服务形式有挖掘推送、定题信息推送、热点信息推送等。挖掘推送是指将具有相同检索历史的用户查询过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汇聚筛选之后提供给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户。定题信息推送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定期向用户提供相关信息的服务。热点信息推送是指系统将与用户偏好相关的当下热点信息派送给用户的服务。
4)个性化收藏服务。个性化收藏服务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和目的,将不同内容分别保存,以方便用户将来查的一种服务。根据其内容的差异性,它又分为工具收藏,专家收藏、资源链接收藏以及资源内容收藏4种。其中,工具收藏分为搜索引擎软件收藏、软件工具收藏以及工具数据库收藏3种。专家收藏分为学科专家收藏、咨询馆员收藏以及学科馆员收藏3种。
5)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是指依照一定的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标准(学科、主题,课程等)搜集用户需求信息,并将它们有序地组织成体系,为用户检索提供服务。它主要包括学科资源库,专题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3个部分。
6)个人历史信息管理服务。个人历史信息管理服务是指对用户在图书馆中一系列使用行为进行记录、保存和管理,以为个性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它包括检索历史、定制历史、个人借阅历史和目录查询历史4个部分。
7)个性化知识管理服务。个性化知识管理服务是指针对用户自身独特的知识需求提供不同程度的差异化服务,它涵盖差异化的知识发布、交流和共享服务。个性化知识发布是用户将包含自身显性或者隐性信息的知识进行传播或表露的一种服务。个性化知识交流是指根据用户的兴趣及阅读偏好,在不同用户间建立起一种直接或间接的知识传递服务。个性化体构建是指将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划分为同一体,利用分布式技术为用户提供发布与交流的空间,并在该空间里交流共享需求。
communicate是什么意思 8)个人账户管理服务。个人账户管理服务是指系统对个人的信息进行记录、保存和管理,从而更容易区分和识别用户,包括注册、登陆、注销、修改密码和密码保护5个部分。通过个人账户管理服务,借助RFID技术可以将虚拟化服务与实体服务相结合,从而实现全面的立体化个性服务。
4.2实体个性化服务
1)一卡通管理服务。一卡通是指附有RFID电子标签的借书证,读者通过该卡进行借阅。一卡通管理服务是指图书馆对RFID借书证的分发、激活、管理和使用的服务。它可以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为其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它也具有用户身份识别、图书借阅、充值消费等功能。一卡通服务真正实现了一卡多用和一卡通用,在大大方便读者用户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
反复记号 2)智能识别服务。智能识别服务是指利用图书中嵌入的RFID电子标签,对其和馆员、读者进行智能识别的服务。嵌入图书中的芯片可以记录每一本书的详尽信息,其中包含图书的著录信息、流通信息以及借阅状况。读者借书证上的RFID电子标签可以对读者身份进行识别,记录读者的个人档案信息,借助这些信息以及芯片的识别能力,完成对图书馆实体的智能识别。
3)智能导读服务。智能导读服务是指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读者用户的智能引导服务。包括分类导读、学科分类导读、进程导读、服务导读、课程导读、专题导读五部分。帮助读者更准确、方便地到自己所要使用的书籍。
4)智能定位服务。智能定位服务是指对图书馆实体文献、图书馆建筑以及读者、馆员的定位服务。通过RFID电子标签和GPS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书架、图书、借书证、图书馆建筑等都能被迅速查到,并在特定系统中标出相应位置和寻路径。如果再利用3G技术,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导航应用,将更加方便读者。
白茶好处 5)电话服务。电话服务是通过电话、iPad等手持通信设备和RFID技术相结合而实现的服务,包括手机短信服务、手机客户端服务、电话语音服务等。
6)自助服务。利用RFID技术由读取器独立完成的服务,操作时无需图书馆管理员人工干预。它由自我认证、自目录查询、自循环、自我复制、自印刷、自扫描、自补给、自助缴费8个部分构成。例如:在传统图书馆的书籍管理中,读者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将书送回图书馆完成归还手续。自助服务可以使许多在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成为现实。例如,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之间的跨管合作,数字图书资源共享,馆际互借业务等。
5结论
笔者主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通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图书馆不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是对科学研究以及技术的极大挑战。而对于物联网和图书馆的融合,这不但需要技术的支持,而且需要专业人员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红,黄建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架构与思
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1(32):87-95.
[2]陈巧莲,程元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设计与分
析[J].科技向导,2011(22):238-23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