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识鉴原⽂及译⽂
以下是店铺编辑为您整理的《世说新语》识鉴原⽂及译⽂,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
(www./guoxue/)查看。
识鉴
作者:刘义庆
曹公少时见乔⽞,⽞谓⽈:“天下⽅乱,雄虎争,拨⽽理之,⾮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孙相累。”
何晏、邓扬、夏侯⽞并求傅嘏交,⽽嘏终不许。诸⼈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夏侯太初⼀时之杰⼠,虚⼼于⼦,⽽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夏侯太初,志⼤⼼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覆国之⼈。何晏、邓扬有为⽽躁,博⽽寡要,外好利⽽内⽆关籥,贵同恶异,多⾔⽽妒前。多⾔多衅,妒前⽆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
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亲⾃临幸,悉召⾂。⼭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孙、吴⽤兵本意。遂究论,举坐⽆不咨嗟。皆⽈:“⼭少傅乃天下名⾔。”后诸王骄汰,轻遘祸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时⼈以谓⼭涛不学孙、吴,⽽闇与之理会。王夷甫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王夷甫⽗乂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论不得。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祜、尚书⼭涛。夷甫时总⾓,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既退,看之不辍,乃叹⽈:“⽣⼉不当如王夷甫邪?”⽺祜⽈:“乱天下者,必此⼦也!”
潘阳仲见王敦⼩时,谓⽈:“君蜂⽬已露,但豺声未振⽿。必能⾷⼈,亦当为⼈所⾷。
⽯勒不知书,使⼈读汉书。闻郦⾷其劝⽴六国后,刻印将授之,⼤惊⽈:“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留侯谏,乃⽈:“赖有此⽿!”
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祖太保⽈:“此⼉有异,顾吾⽼,不见其⼤⽿!”
刘越⽯云:“华彦夏识能不⾜,强果有余。”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齐王败,时⼈皆谓为见机。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明府当为⿊头公。”
王平⼦素不知眉⼦,⽈:“志⼤其量,终当死坞壁间。”
王⼤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乘“中鸣云露车”迳前⽈:“听下官⿎⾳,⼀进⽽捷。”王先把其⼿⽈:“事克,当相⽤为荆州。”既⽽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后兼三公,署数⼗⼈为官属。此诸⼈当时并⽆名,后皆被知遇,于时称其知⼈。
周伯仁母冬⾄举酒赐三⼦⽈:“吾本谓度江托⾜⽆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周嵩起,长跪⽽泣⽈:“不如阿母⾔。伯仁为⼈志⼤⽽才短,名重⽽识闇,好乘⼈之弊,此⾮⾃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下⽿!”
王⼤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此迺所以宜往也。江州当⼈强盛时,能抗同异,此⾮常⼈所⾏。及睹衰危,必兴愍恻。荆州守⽂,岂能作意表⾏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鉴,罢豫章还,过武昌,问庾⽈:“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求之。”褚眄睐良久,指嘉⽈:“此君⼩异,得⽆是乎?”庾⼤笑⽈:“然!”于时既叹褚之默识,⼜欣嘉之见赏。
戴安道年⼗余岁,在⽡官寺画。王长史见之⽈:“此童⾮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不见其盛时⽿!”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既反,王、谢相谓⽈:“渊源不起,当如苍⽣何?”深为忧叹。刘⽈:“卿诸⼈真忧渊源不起邪?”
⼩庾临终,⾃表以⼦园客为代。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桓温。刘尹⽈:“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
谢公在东⼭畜妓,简⽂⽈:“安⽯必出。既与⼈同乐,亦不得不与⼈同忧。”
郗超与谢⽞不善。符坚将问晋⿍,既已狼噬梁、岐,⼜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北讨,⼈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
初中语文第一课⽈:“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勋。”元功既举,时⼈咸叹超之先觉,⼜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韩康伯与谢⽞亦⽆深好。⽞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康伯⽈:“此⼈好名,必能战。”⽞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丈夫提千兵,⼊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
褚期⽣少时,谢公甚知之,恒云:“褚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
郗超与傅瑗周旋,瑗见其⼆⼦并总发。超观之良久,谓瑗⽈:“⼩者才名皆胜,然保卿家,终当在兄。”即傅亮兄弟也。
王恭随⽗在会稽,王⼤⾃都来拜墓。恭暂往墓下看之,⼆⼈素善,遂⼗余⽇⽅还。⽗问恭:“何故多⽇?”对⽈:“与阿⼤语,蝉连不得归。”因语之⽈:“恐阿⼤⾮尔之友。”终乖爱好,果如其⾔。
车胤⽗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忌之难,置郡于酆阴。是时胤⼗余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异焉。谓胤⽗⽈:“此⼉当致⾼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长,⼜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之世,官⾄选曹尚书。
王忱死,西镇未定,朝贵⼈⼈有望。时殷仲堪在门下,虽居机要,资名轻⼩,⼈情未以⽅岳相许。晋孝武欲拔亲近腹⼼,遂以殷为荆州。事定,诏未出。王珣问殷⽈:“陕西何故未有处分?”殷⽈:“已有⼈。”王历问公卿,咸云“⾮”。王⾃计才地必应在⼰,复问:“⾮我邪?”殷⽈:“亦似⾮。”其夜诏出⽤殷。王语所亲⽈:“岂有黄门郎⽽受如此任?仲堪此举迺是国之亡徵。”
译⽂
曹操年轻时去见乔⽞,乔⽞对他说:“天下正动乱不定,各路豪强如虎相争,能拨乱反正的,难道不是您吗!可是您其实是乱世中的英雄,盛世中的奸贼。遗憾的是我⽼了,看不到您富贵那⼀天,我要把⼦孙拜托给您照顾。”
曹操问裴潜道:“你过去和刘备⼀起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怎么样?”裴潜说:“如果让他治理国家,会扰乱百姓,不能得到太平;如果保卫边境,防守险要地区,就完全能够成为⼀个地区的⾸脑。”
何晏、邓颺、夏侯⽞都希望和傅嘏结交,可是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他们便托荀粲去说合。荀粲对傅嘏说:“夏侯太初是⼀代的俊杰,对您很虚⼼,⽽您⼼⾥却认为不⾏。如果能交好,就有了情谊;如果不⾏、就会产⽣裂痕。两位贤⼈如果能和睦相处、国家就吉祥。这就是蔺相如对廉颇退让的原因。”傅嘏说:“夏侯太初,志向很⼤,⽤尽⼼思去达到⽬的,很能迎合虚名的需要,确实是所说的耍嘴⽪⼦亡国的⼈。何晏和邓颺,有作为却很急躁,知识⼴博却不得要领,对外喜欢得到好处,对⾃⼰却不加检点约束,重视和⾃⼰意见相同的⼈,讨厌意见不同的⼈,好发表意见,却忌妒超过⾃⼰的⼈。发表意见多,破绽也就多,忌妒别⼈胜过⾃⼰,就会不讲情谊。依我看来,这三位贤⼈,都不过是败坏道德的⼈罢了,离他们远远的还怕遭祸,何况是去亲近他们呢!”后来的情况都像他所说的那样。
晋武帝命令军队在宣武场练武,他想停⽌武备,提倡⽂教,所以亲⾃到场,并且把⾂都召集来了。
⼭涛认为不宜这样做,便和诸位尚书谈论孙武、吴起⽤兵的本意,于是详尽地探讨下去,满座的⼈听了没有不赞叹的。⼤家都说:“⼭少傅所论才是天下的名⾔。”后来诸王放纵、奢侈,轻率地造成灾难,于是兵匪到处像蚂蚁⼀样聚合起来,郡、国多数因为没有武备不能制服他们,终于逐渐猖獗、蔓延,正像⼭涛所说的那样。当时⼈们认为⼭涛虽然不学孙、吴兵法,可是和他们的见解⾃然⽽然地相同。王夷甫也慨叹道:“⼭公所说的和常理暗合。”
王夷甫的⽗亲王义(yì),担任平北将军,曾经有件公事,派⼈去上报,没办成。当时王夷甫在京都,就坐车去谒见尚书左仆射⽺祜和尚书⼭涛。王夷甫当时还是少年,风姿才华与众不同,不但陈述意见痛快淋漓,加以事实本⾝⼜理由充分,所以⼭涛认为他很不寻常。他告辞后,⼭涛⼀直⽬不转睛地看着他,终于叹息说:“⽣⼉⼦难道不该像王夷甫吗?”⽺祜却说:“扰乱天下的⼀定是这个⼈。”
潘阳仲看见王敦少年时候的样⼦,就对他说:“您已经露出了胡蜂⼀样的眼神,只是还没有嗥出豺狼般的声⾳罢了。你⼀定能吃⼈,也会给别⼈吃掉。”
⽯勒不识字,叫别⼈读《汉书》给他听。他听到郦⾷其劝刘邦把六国的后代⽴为王侯,刘邦马上刻印,将要授予爵位,就⼤惊道:“这种做法会失去天下,怎能最终得到天下呢!”当听到留侯张良劝阻刘邦时,便说:“幸亏有这个⼈呀!”
卫玠五岁时,襟怀可爱。祖⽗卫玠说:“这孩⼦与众不同,只是我⽼了,看不到他将来的成就了!”
刘越⽯说:“华彦夏见识、才能不⾜,倔强、果敢则有余。”
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可贵的是能够顺⼼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千⾥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不久齐王败死,当时⼈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什么时候上学
诸葛道明初到江南时,⾃⼰起名叫道明,名望仅次于王导、庾亮。先前任临沂县令,王导曾对他说:“明府将会任⿊头三公。”
祛除痘痘的有效方法 王平⼦向来对眉⼦没有好感,他评论王眉⼦说:“志向⼤过他的⽓量,终究会死在⼩城堡⾥。”
最美文字 ⼤将军王敦刚要进军京都的时候,杨朗极⼒劝阻他,他不听,杨朗终于为他尽⼒。在进攻时,杨朗坐着中鸣云露车⼀直到王敦⾯前,说:“听我的⿎⾳,⼀旦进攻就能获胜。”王敦握住他的⼿预先告诉他说:“战事胜利了,要⽤你来掌管荆州。”过后忘了这话,把他派到南郡做太守。王敦失败后,晋明帝下令逮捕了杨朗,想杀掉他;不久明帝死了,才得到赦免。后来兼任三公尚书,安排了⼏⼗⼈做属官。这些⼈在当时都没有什么名⽓,后来⼜都受到他的赏识重⽤。当时⼈们称赞他能识别⼈才。
周伯仁的母亲在冬⾄那天的家宴上赐酒给三个⼉⼦,对他们说:“我本来以为避难过江以后没有个⽴脚的地⽅,好在你们家有福⽓,你们⼏个都在我眼前,我还担⼼什么呢!”这时周嵩离座,恭敬地跪在
母亲⾯前,流着泪说:“并不像母亲说的那样。伯仁的为⼈志向很⼤⽽才能不⾜,名⽓很⼤⽽见识肤浅,喜欢利⽤别⼈的⽑病来达到⾃⼰的⽬的,这不是保全⾃⼰的做法。我本性乖戾,也不会受到世⼈的宽容。只有⼩弟弟平平常常,将会在母亲的眼前罢了。”
⼤将军王敦死后,王应想去投奔王世儒,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想去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将军平时和世儒的关系怎么样,⽽你却想去投靠他!”王应说:“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江州刺史在⼈家强⼤的时候,能够坚持不同意见,这不是普通⼈所能做到的;到了看见⼈家衰败、危急时,就⼀定会表⽰同情。荆州刺史守法,怎么能按意料之外的做法办事!”王含不听他的意见,于是两⼈便⼀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沉⼊长江。王彬听说王应会来,暗地⾥准备好了船来等候他们;他们竟然没能来,王彬深感遗憾。
武昌郡孟嘉任太尉庾亮⼿下的州从事时,已经很有名⽓了。太傅褚裒有识别⼈物的观察⼒,他免去豫章太守回家时,路过武昌,去见庾亮,问庾亮道:“听说孟从事很有才学,现在在这⾥吗?”庾亮说:“在座,你试着⾃⼰看。”褚裒观察了很久,指着孟嘉说:“这⼀位稍有不同,恐怕是他吧?”庾亮⼤笑道:“对。”当时庾亮既赞赏褚裒这种在不⾔中识别⼈物的才能,⼜⾼兴孟嘉受到了赏识。
戴安道⼗⼏岁时,在京都⽡官寺画画。司徒左长史王濛看见他,说:“这孩⼦不只能画画,将来也会很有名望。遗憾的是我年纪⼤了,见不到他富贵的时候了!”
昔日的近义词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三⼈⼀起到丹阳郡殷⽒墓地去探望扬州刺史殷渊源,谈话中知道他退隐的志向坚定不移。回来以后,王、谢互相议论说:“渊源不出仕,对⽼百姓该怎么办呢!”⾮常忧虑、叹惜。刘真长说:“你们这些⼈真的担⼼渊源不出仕吗?”
庚翼临死时,亲⾃上奏章推荐⾃⼰的⼉⼦园客代理职务。朝廷担⼼他不肯服从命令,不知该派谁去好,于是⼀同商议⽤桓温为荆州刺史。丹阳尹刘真长说:“派他去,⼀定能克服并西部地区,可是恐怕以后就再也控制不了他了。”
桓温将要讨伐蜀地,当时居官的贤明⼈⼠都认为李势在蜀地已经很久,继承了好⼏代的基业,⽽且地理形势⼜居上游,长江三峡不是轻易能够攻克的。只有丹阳尹刘真长说:“他⼀定能攻克蜀地。从他赌博可以看出,没有必胜的把握,他是不会⼲的。”
谢安在东⼭隐居时养着歌舞⼥,简⽂帝说:“安⽯⼀定会出⼭,他既会和⼈同乐,也就不得不和⼈同忧。”
郗超和谢⽞不和。这时,符坚打算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歧⼭,⼜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北伐符坚,⼈们私下⾥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都能让⼈尽其才,即使是⼩事,也能使各⼈得到适当安排。从这⾥推断,想必他能建⽴功勋。”⼤功告成以后,当时⼈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
之明,⼜敬重他不因为个⼈的爱憎⽽埋没别⼈的长处。
韩康伯和谢⽞也没有深交。谢⽞北伐苻坚后,街谈巷议都怀疑他会打败仗。韩康伯说:“这个⼈好名,⼀⾛能作战。”谢⽞听到这话⾮常⽣⽓,曾经在⼤庭⼴众中声⾊俱厉他说:“⼤丈夫率领千军进⼊决死之地,是为了报效君主才出征,不能再说是为名。”
褚期⽣年轻时,谢安很赏识他,经常说:“褚期⽣如果还不优秀,我就不再鉴别⼈才了!”
郗超和傅瑗有交往。傅瑗叫他两个⼉⼦出来见郗超,两⼈都还是⼩孩⼦,郗超对他们观察了很久,对傅瑗说:“⼩的将来才学名望都超过他哥哥,可是保全你们⼀家的,终究是哥哥。”所说的就是傅亮兄弟。
王恭随他⽗亲住在会稽郡,王⼤从京都来会稽扫墓,王恭到墓地去看望他⼀下。两⼈⼀向很要好,索性住了⼗多天才回家。他⽗亲问他为什么住了许多天,王恭回答说:“和阿⼤谈话,谈起来没完,没法回来。”他⽗亲就告诉他说:“恐怕阿⼤不是你的朋友。”后来两⼈的爱好终于相反,果然和他⽗亲的话⼀样。
车胤的⽗亲任南平郡的功曹,郡太守王胡之因为要避开司马⽆忌的报复,就把郡的⾸府设在鄂阴。这时车胤才⼗多岁,王胡之每次外出,都曾隔着篱笆看见他,对他感到惊奇。王胡之对车胤⽗亲说:“
这孩⼦将会得到很⾼的名望。”后来遇有游玩、聚会等事,经常把他叫来。车胤长⼤后,⼜受到桓温的赏识,在那⼈才济济的时代⾥,以清廉通达知名,宫做到吏部尚书。哪些英文歌好听
王忱死了,西部地区长官的⼈选还没有决⾛,朝廷显贵⼈⼈都对这个官位存有希望。当时殷仲堪在门下省任职,虽然处在机要部门,但是资历浅,名望⼩,⼤家的⼼意还不赞成把地⽅长官的重任交给他。可是晋孝武帝想提拔⾃⼰的亲信⼼腹,就委
任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事情已经决定了,诏令还没有发出时,王珣问殷仲堪:“荆州为什么还没有安排⼊选?”殷说:“已经有了⼈选。王珣就历举⼤⾂们的名字,⼀个个问遍了,殷仲堪都说不是。王珣估量⾃⼰的才能和门第,认为⼀定是⾃⼰了,⼜问:“不是我吧?”殷说:“也好像不是。”当夜下达诏令任⽤殷仲堪。王地对亲信说:“哪⾥有黄门侍郎却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对仲堪的这种提拔,就是国家灭亡的预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