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 课时 | 教学目标 |
草船借箭 | 2 | 1.认识53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8个字,会写18 个词语。 2.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
景阳冈 | 2 | |
猴王出世 | 1 | |
红楼春趣 | 1 | |
口语交际 | 1 | 1.能主持关于“怎么表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每个人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通过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 2.参与讨论时,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
习作 | 2 | 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
语文园地 | 2 | 1.能交流、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2.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 3.能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 4.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 5.朗读、背诵古诗《鸟鸣涧》。 |
快乐读书吧 | 3 |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
5 草船借箭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1.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城中租房 查资料 对比阅读 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 |||||||||||||||||||
第1课时 | |||||||||||||||||||
课型:新授 | 执行时间: 月 日 | 执教: | |||||||||||||||||
1.认识“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块一 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师:(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图上的两个人物,大家认识吗? 生:认识,他们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左边是林黛玉,右边是贾宝玉。 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名著的巅峰,是中国古典名著的代表作之一。同学们能猜到本单元课文我们要学些什么内容吗? 生:中国古典名著。 师:回答正确!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生齐读。)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师:在这句话里,隐藏着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同学们读出来了吗? 生:读出来了,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师:是的,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本单元,我们将走进这四大古典名著,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请同学们再读读篇章页下面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写读后感。 生:我知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目标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习作目标是学习写读后感。 师:嗯,你读懂了,这两句话是本单元的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下面我们就先走进《三国演义》,去领略三国英雄豪杰的事迹。你们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英雄豪杰吗? 生:我知道有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孙权、诸葛亮,还有周瑜、鲁肃等。 师:看来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做得非常扎实。那么你们能简要地描述一下诸葛亮、周瑜、曹操这三个人物吗? 生:曹操是魏王,他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中国北部。 生: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聪慧过人,神机妙算。 生:周瑜是吴国的大都督,他也很聪明,但他心胸有点儿狭隘,嫉妒诸葛亮。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对古典文学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课前预学单第3题,有不同看法的可以互相交流。(生交流,指生再谈。) 师: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中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生:谁用草船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箭成功了吗? 师: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之中。 板块二 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先来检查大家课前预学单上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指名读。) 1.我会读。 周瑜 妒忌 曹军 都督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军令状 鲁莽 探听 幔子 遮住 翎毛 疑惑 布置 调度 水寨 擂鼓 蝈蝈和蛐蛐 呐喊 穿插 丞相 神机妙算 师:这些词语中,有很多字都是形声字,比如“忌”“幔”“擂”“弩”等,到了它们的规律,认读起来就没有什么困难了。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生读) 师:我们再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呢?请大家把课前预学单第2题拿出来说一说。(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 生:“忌”“曹”“鲁”等上下结构的字,我们要注意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 生:“遮”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下面的四点底不能写得太宽,既要被“广”盖住,又要被“辶”托住。 生:要注意“插”右半部分的笔画顺序。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咱们就来把这几个易错字写一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学生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师:同学们,生字词都掌握了,下面我们来一起解答一下之前的疑问。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生: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师:为什么要借箭? 生: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借箭成功了吗? 生:诸葛亮最后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 师:本篇文章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__周瑜很妒忌诸葛亮,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__;经过是__诸葛亮请鲁肃帮忙,用妙计向曹操“借箭”__;结果是__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__。 生: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破解了周瑜的阴谋。 师:是的,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周瑜很妒忌诸葛亮,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请鲁肃帮忙,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师相机板书)请同学们按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标上分段符。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分法。(指名回答) 生: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是借箭的起因;第3至第9自然段是草船借箭的经过;第10自然段是借箭的结果。 板块三 比较阅读,激发兴趣 师:梳理了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它对应的是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生默读。) 生:对应的是课文中的第8、9自然段。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语段中有“曹寨”“擂鼓呐喊”“切不可轻动”“放箭”“受箭”等词语,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段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正好对应课文的第8、9自然段。 师:这段话与我们的课文相比,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这段话读起来有点儿像文言文,但是没有文言文难懂。 师:是的,这段话半文言文半白话文,虽没有白话文通俗易懂,但也不像常见的文言文那样很多字词都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可以算是古代的白话文。好比我们现在的作家写文章,有些作家的文章比较晦涩难懂,有些作家则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三国演义》的语言就属于文言文中比较通俗易懂的,这样古代那些文化层次不太高的读者,以及今天我们这些现代人,读起来也就没那么吃力,这也是《三国演义》能够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那我们读的时候,遇到难以读懂的地方,该怎么办呢?比如里面出现的“比及”“少顷”等。 生:我觉得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它的意思,“曹寨”就是指曹操所在的军营,“比及号令到来”,联系“到来”,“比及”应该是“等到”的意思。 师:这是个好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 生:我觉得遇到难以读懂的地方时,如果不影响理解句子内容,我们可以跳过去不读。“少顷”这个词语跳过去,不影响我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师:嗯,跳读、略读都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课后同学们可以拿起《三国演义》原著,采用我们所提到的这些方法,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上礼十五月夜望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们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的。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单元篇章页入手,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习作目标。紧接着从题目入手,因题质疑,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熟读课文,自主答疑。然后带领同学们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比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对应的段落,了解原著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 设计意图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古典名著,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先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三国演义》有一些了解,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借助资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设计意图 把原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 ||||||||||||||||||
第2课时 | |||||||||||||||||||
课型:新授 | 执行时间: 月 日 | 执教: | |||||||||||||||||
1.通过关键语句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板块一 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特点。 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生:4个,分别是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在旁边作批注。(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故事中,笔墨最多的就是诸葛亮了,我们就先来交流一下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从这里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是的,连周瑜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同学们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课文第7自然段中“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板书:知天文)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生: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我从第7自然段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读出来的。诸葛亮料准了曹操多疑,不敢贸然出兵。这一自然段也说明诸葛亮善识人心。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诸葛亮十分清楚曹操的心理。(板书:识人心)还有其他地方能读出来诸葛亮善识人心吗? 生:课文第4自然段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草船,并要求鲁肃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并且真的没有告诉周瑜,从中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鲁肃非常了解,他知道鲁肃为人正直、忠厚守信。 师:鲁肃本是周瑜派去探听消息的,可是诸葛亮竟然请他帮忙,试想一下,鲁肃若是告诉了周瑜,那诸葛亮的借箭计划还能成功吗? 生:绝对成不了,课文第3自然段,周瑜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还不准备齐全造箭用的材料,就是为了定诸葛亮的罪。他若是知道了诸葛亮的计划,肯定会加以阻挠、破坏。 报销制度师:所以请鲁肃帮忙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很深刻地体会到诸葛亮对人心的把握。那对周瑜呢?诸葛亮知道这是个陷阱吗? 生:从第2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谈话中,我知道诸葛亮其实早就知道周瑜对他心生妒忌,故意出难题刁难他,但诸葛亮不仅毫无畏惧,还缩短时间,立下军令状,如果造不好甘愿受罚。 师: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 生: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周瑜又以军中缺箭,军情紧急为由,诸葛亮推脱不得。诸葛亮这样做是为了顾全大局,且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他胸有成竹。 师:(板书:顾全大局)是啊,诸葛亮不仅知天文,识人心,还顾全大局。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没弄懂,谁能帮老师解开疑惑?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吩咐呢? 生: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并且防止了船只在大雾中走散。 生: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是为了使船身两侧都受到箭,并且江水是自西向东流,这样做可以方便快速撤退。 师:你说得太对了,由此可见,诸葛亮还有什么特点? 生:他对地理知识也很了解。 师:(板书:晓地理)是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能识别人心,所以他才能借箭成功,最终破了周瑜的计谋,让周瑜自叹不如。 师:学到这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我们深有体会。那其他三个人物呢?谁来说说他们的特点?(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指名答。) 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生:周瑜要诸葛亮短期内造出十万只箭,还吩咐军匠故意延迟且不准备齐全造箭材料,以此来陷害诸葛亮,体现了周瑜嫉贤妒能。 生:从曹操在大雾天气里怕有埋伏,不敢出兵,可以看出曹操的谨慎多疑。 生:从鲁肃没有把诸葛亮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可以看出鲁肃的忠厚守信。 师:同学们归纳得都非常准确,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师相机板书) 板块二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师:在这篇课文里,我们认识了四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么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活动二:梳理总结作者是怎样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生:第7自然段中,“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几句话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第10自然段中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通过侧面描写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第2和第3自然段中对周瑜的语言描写,充分展现了周瑜的嫉贤妒能。 生:第6自然段中“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从这里可以感受到鲁肃的忠厚守信。 生:第8自然段中,“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手朝他们射箭便是。’”这段话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了曹操果然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谨慎多疑。 师: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 生:我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是的,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这是我们写作中应当学习运用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生:有联系上下文阅读法。联系前后文我们才能读明白诸葛亮请鲁肃准备草船的妙用和立下军令状时的胸有成竹。 生:有圈画重点语句阅读法。抓住关键语句,及时地圈点勾画,有助于品读人物形象。 生:还有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课前我们搜集了四大名著的大量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认识书中的人物。 师:老师也想告诉大家一个方法——批注阅读法,阅读时在关键词句旁边要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课下同学们在阅读原著的时候,可以广泛运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方法,尽情领略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想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还有精彩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气周瑜的吗?又把周瑜气到了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国演义》,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出示第2课时课后拓学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思为本、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的原则,并紧扣单元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读议、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觉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古典名著,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我先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四大古典名著有一些了解,借助资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初步了解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课堂快结束时拓展《三国演义》中其他有趣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一些重点语句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知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教材只是优秀文化的缩影,语文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教材内容,还应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从读好一篇文章到读好一本书,从读好一本书到读好一段人生。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