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1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朴素的近义词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卧龙先生是谁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二、三、四段。
  重难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甘蔗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百鸟朝凤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身体美白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__,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幻灯片,填空(略)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__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__首尾呼应的作用。
黄磊是哪里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__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____、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__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__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