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分层作业
A组 基础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谣言传播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央求(āng) 沉寂(jì) 侍弄(shì)
B.捶打(chuí) 暴怒(nù) 絮叨(xù tāo)酸奶过期能喝吗
C.淡雅(yǎ) 憔悴(cuì) 烂漫(màn)
D.仿膳(shàn) 砸碎(zá) 决别(jué)
【答案】C
【解析】A项,yāng;B项,絮叨dāo;D项,诀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ceo竞选演讲稿,最终还是没着。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万千雪絮,飘飘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答案】B
【解析】 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用来形容妈妈在抽屉里翻东西不恰当。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答案】A
【解析】句号应该用在后引号里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语序颠倒,应改为“她对越剧一点都不陌生”。B项正确。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以及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分析语段,出语段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概括成谁做了什么事即可。此语段围绕史铁生来写,可提取主要信息为: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6.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病隙碎笔》等。
【答案】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与地坛
【解析】平时注意积累文学常识。
7.对“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爱儿子的情感。
B.这是母亲对儿子的劝慰和鼓励,她想用母爱去抚平儿子心头的创伤。
C.这也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因为她此时已重病缠身。
D.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欺骗,因为两个人都不可能好好活下去了。
【答案】D
【解析】D项表述态度消极,且与母爱的主题背道而驰
二、课内阅读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叶范涛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儿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的花淡雅,白的花高洁,紫红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 文中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A. 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 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 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带王字的成语D. 那黄的花淡雅,白的花高洁,紫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9. 上文第三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一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10.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答案】8. C 全上品
9. 有意的动作。有意挡在作者的视线,不让窗外的衰败的景象触发儿子的伤感情绪,希望他能从痛苦心境中走出。
10.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意蕴丰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而且展示了作者对苦难历程的生命感悟。
【解析】
【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母亲一直想带“我”看菊花,因为在秋天,草木凋零,菊花却开得正盛,菊花的身上有一种傲霜斗寒的精神,对于逆境中的“我”是一种鼓励,可以让“我”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鼓起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所以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故答案选C。
【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结合文段内容分析。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落叶总会让人想到凋零、枯萎,想到生命的终结,“我”此时的心境是感伤甚至是绝望的,母亲“挡”在窗前的动作,是有意为之,不想让“我”看到窗外的衰败的景象,不想加重“我”的伤感情绪。联系下文“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希望儿子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生命的顽强,希望儿子能从痛苦绝望的心境中走出。
【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能力。“秋天”常常隐隐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喻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韧和伟
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和无尽的感激。而“怀念我的母亲”只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意蕴没“秋天的怀念”丰富。
三、课外阅读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童蒙
王国钦
①有道是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迫于生计,我五岁编竹篮谋生,继之牧鹅,羡慕少年读书郎,衣食无忧,有人指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