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弄懂句子的含义。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阶级斗争为纲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一、激趣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它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板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设计意图】用名言、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反复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4.关注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词类活用】
    五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注释
    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交辉:这里形容石壁彩斑斓。五,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界、无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8)复:又。
快乐暑假手抄报
    (19)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0)奇:指山水之奇异。
    翻译
    山川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了。
    五、整体感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美在何处呢?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点拨】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峻峭,水的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缤纷的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
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描摹景物的?
    【交流点拨】
    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光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交辉为动。
    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六、研读,深层探究
    1.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辉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交流点拨】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景物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马拉松的由来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七、延伸拓展
    师:拥三五知己,诉毕生衷情,岂不快哉!让我们再一次展开想象,穿越时空,你认为陶弘景会将与谁作知己?老师这里提供了一些备选人物及其名篇,请以“陶弘景淡泊宁静 欲界也有仙都”作为上联对出下联。
    备选人物及名篇有:陶渊明《饮酒》 周敦颐《爱莲说》
    柳宗元《小石潭记》 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
    (幻灯片显示上联及备选人物和名篇)
    师:老师分别以陶渊明和苏轼为例,给出了两副对联,供同学们参考:
一家十一口猜一个字
听诊器古今谈    陶渊明结庐南山 人境亦具真意
    苏东坡悠闲自在 月夜难得清闲
    (幻灯片显示)
    师:同学们,用心寻,定遇知音!由这些诗文,我们可以依稀触摸到历史深处古代名士的心境——一种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敞亮与澄澈。老师希望未来同学们也能在忙碌纷繁的生活中,保持一份自然宁静,让心灵自在而丰盈,让身心徜徉于青林翠竹,惊喜于沉鳞竞跃,不惶不惑,不惧不忧,像陶弘景那样,去追寻山川之美与自然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