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1古诗二首村居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村居》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由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描写春天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描写春景,展现了江南二月“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后两句描写人物,刻画了儿童放风筝的“乐春图”。诗句由景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景和兴致勃勃的人相映成趣,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二月天,抒发了诗人对在乡村居住,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在前三册中,学生已学习了《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等七言诗,对朗读古诗正确、有节奏有一定基础。在《村居》教学中,朗读也是主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入情入境,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韵律。本课教学重难点是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写的春景。根据低段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对照插图,理解诗意;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情境延伸。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等方法识记“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能够正确美观书写“童”字,并自主书写“村、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村居》课件、生词卡片、景物贴图。
四、教学过程
(一)联旧知,导新课
1.联系旧知,出示一下园地一日积月累插图,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2.在100多年前,清代的诗人高鼎在乡村居住时,见春美丽,便写下了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教师板书诗题,学生跟着书空;指名生读诗题,读准“村”字;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村:乡村、农村,居:居住。并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初读诗,习诵读
1.自读古诗,学习“诵读”
(1)很久很久以前,距现在大约八百多年前,宋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学问家朱熹,早已送给大家一条读古诗文的锦囊妙计,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聆听他的声音。语音播放,出示文字“诵读”: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学生自读,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诗句。②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2.指名朗读,教师出示词语卡片,随读正音“莺”、“拂/佛”。
3.出示“童”:
①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跟着书空,并在纸上练写一遍。②教师反馈,学生二次练写。
4.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5.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点评,感受韵律。
6.学生自主练读,读出节奏感,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7.指名配乐朗读、齐读,多诵数遍,自然上口。
(三)圈景物,想画面
1.美的朗读,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这么美的朗读声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和人物:草、莺、杨柳、春烟、儿童、纸鸢。
2.教师板贴贴图,随文理解“纸鸢”。“纸鸢”就是“风筝”。
3.加动作,读好重音,想象春天的美景。
①“草长”:手势动作,偷偷地长的朗读对比一大片一大片地长的朗读;想象说话:小草冲破黑暗,破土而出,太阳照耀着小草,小草说();春雨滋润,小草说();春风吹拂,小草说();黄莺飞到它身边,唱着春天的乐曲,小草又会说()。
②“莺飞”:模仿动作,慢慢地飞的朗读对比欢快地飞的朗读。
③入情入境,加动作读第一句。
④这么美的二月天,还有什么?半命题补诗:()二月天。预设:冰雪消融二月天、春暖花开二月天。
4.抓关键字词,理解第二句诗。二月天里,还有拂堤的杨柳。
①识记“堤”:河堤、堤岸(出示图片堤岸春烟朦胧)。
②理解“拂堤杨柳”:细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预设:轻轻地、柔柔地。团旗
③理解“醉”: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说说什么是“醉”(喝醉酒),这里指“沉醉、陶醉、
迷醉”。板贴“醉春烟”。
④师生合作朗读第二句,读出轻柔沉醉。
5.创设情境,读好后两句。
①春光明媚,东风吹起,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②“放风筝”想象:你的风筝什么图案?想象说话。
阿里巴巴故事
③情境创设“放风筝”比赛,指读后两句,重读“忙趁、放”。板贴“忙趁东风”。
④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渲染喜悦的心情。
(四)背古诗、编古诗
1.结合板书,先指名后齐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创编新《村居》。
①小组讨论,填上最佳内容。
()二月天,()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
②小组展示,板贴学生作品。
王者荣耀文案③齐读新《村居》,体会创作之乐,感受春景之美。
五、板书设计
附送:
2019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1古诗二首村居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冬至的时候吃饺子寓意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春天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儿,春天是一幅彩斑斓的画儿,春天还是一首精妙绝伦的诗呢!
师:孩子们,来一起欣赏一幅春景画。画中有哪些景物?(从右往左慢慢看过去)。(板书)(杨柳、风筝、莺、小草、儿童、春烟等)
好朋友们生1:有柳树。
生2:有两个风筝。(真棒!还会用量词,教师重点突出两个)
生3:有两只小鸟。(是的。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呢)。
生4:有小草。
生5:有蓝天,白云。
师:还有……?
生5:还有三个小孩在放风筝。(你更了不起!不但会用量词还能说出他们在干什么?)师:咱们把它们连起来说一遍怎么样?
春景画中有      ,有      ,有,还有和。
师:其实“柳树”又叫“杨柳”,“风筝”在古代叫“纸鸢”,它是三千年前,我们的木匠之祖鲁班发明的。
师:在这幅画里徐老师最喜欢杨柳,杨柳低垂着长长的,碧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跳起优美的舞蹈。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好柔美,好迷人啊!
师:你们喜欢什么?也像徐老师一样夸夸它。
生1:小草在快乐地长大。(你真懂小草的心)
生2:小草在和春姑娘说话。(真是个会想象的小天使)
生3:黄莺在飞翔。(黄莺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2:黄莺在歌唱。(黄莺一定最想对你歌唱)
师:孩子们,还有一种景物你们没有发现,仔细看,我把春景画放远一点再远一点,你发现春景图变得怎么啦?
生:好像被什么东西蒙住了。
师:是什么呀?
生:……
师:这烟雾叫“春烟”。
翻译实践师: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生: ……
师:是不是春烟的出现,让明媚的春光变得朦胧了,神秘了?
师:是啊!早春二月,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一样,万物开始复苏,小草悄悄地生长,黄莺自由地飞翔,在千里莺啼中,春风吹拂着岸边的杨柳,杨柳轻抚着周围的堤岸,在薄薄的、
淡淡的春烟中陶醉了。乡间的孩子放学回家,一路沐浴金的霞光,他们三五成,迎着春风,互相追逐,放飞风筝。
师:孩子们这幅春景画美吗?(生:美)一百多年前,有位清代诗人高鼎居住在乡村,也看到了像这幅画一样美的春景,就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叫《村居》板书:村居。
师:孩子们,请你伸出右手食指和我一起书空。(教师边说边写,“村”是平舌音,乡村有一棵棵树木,一寸寸水田。居,尸字头下面居住着一个古人。)
师: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生:(齐读,语速较快)《村居》,清·高鼎
师:a放慢速度,注意停顿,读——
b声音再清脆点儿,读—
c“清”和“鼎”是后鼻音。咱们再读一次?
师:真好听!
师:看《村居》这题目你猜诗人会写什么?
生:
师:恩,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也许可以告诉我们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我们可用扩词法来理解,“村”是()“居”是(),连起来就是(写在乡村居住时看到的春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P13,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课文。
抽读:谁愿意读一读。
生1:(读诗)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师:读得字字准确、字字清楚响亮!读诗首先要做到这点。(跟我读“长”,翘舌音)谁也想试试?
生2(读诗)
师:这“醉”和“烟”读得真动听!这“醉”,啊!读得真陶醉!这“烟”,我好像看到了轻飘飘的感觉了。
师:谁再来读读?
生3(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