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
第1期
1  移植名师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刘昌稳//1—62
2 让板书成为绚丽的艺术/景洪春//1—24-25
3 《村居》教学设计/龚海胜,吴桂香//1—25-26
4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崔海峰//1—27-28
5 《泉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夏菲菲//1—29-30
6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春琳//1—31-32 水竹怎么养才长得好
7 披文 入情 入境——《雨点》教学设计及评析/涂华凤//1—33-34
8 有容乃大:管窥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艺术之路——兼评《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艺术元素/吴礼明//1—43-44
9 漫溯,向语文教育的更深处/胡兰//1—45-46
10 习作评语中教师的“身份”定位/管延华//1—49-50
11 等待/费玲妹//1—56-57
12 让诗意如约绽放——集体创作诗歌一得记/余红//1—58
13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于永正//1—59
14 请跟我来——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散思/马际娥//1—60
15 公开课若干争议述评/钱雯雯//1—61
16 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彭泽平//1—62
17 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好课/王树云//1—62
18 欢迎参加2008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65
19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1—66
20 2007中国小语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1—2
21 读书温暖人生/蔡智敏//1—1
22 语文教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张云鹰//1—4-6
朱自清
23 “课标”语境中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审视/周一贯//1—7-11
24 微格研练:锤炼教科研技艺的“快车道”/贺学英等//1—12-17
25 走向平实:语文教学的价值回归/俞惠珍//1—18-22
苹果耳机怎么用26 谈英雄题材课文的教学/刘春林//1—23
27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窦桂梅//1—35-43
28 语文味的“咬文嚼字”/苗育春//1—46 冬至的故事
29 阅读场: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王怡文//1—47-48
30 在“精”与“略”之间行走/王爱芳//1—51-53
31 让阅读滋润习作/施义兰//1—54
32 “舍得”与“越过”/尤梅,包万年//1—55
33 车厢里的“争执”/贺成金//1—56
34 语文报社诚聘发行代理//1—59
35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金运//1—63
36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1—64
37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 《语文报》成绩优异,继续名列前茅/金运//1—63
第2期
1 求索(上)/洪宗礼//2—17-21
2 守望与隐喻——《黑人谈河流》评析/郭伟//2—40-41
3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揭晓//2—2
4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篇章/王文彦//2—1
5 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刘占泉//2—4-9
6 克服语文教学中的“愚化倾向”/徐江//2—10-13
7 “导入”也要会“导”/于漪//2—14-15
8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葛其联//2—15-16
9 初中语文教师PK初一学生——发人深省的“思维+语文”测试/周云//2—22-23
10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6)/余映潮//2—24-25
11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初探/姜红娟//2—25-27
12 一副对联引发的语文学习/邓先华//2—28
13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一) 生活世界:初中作文训练的不倦追求/史绍典//2—29-31
14 “家庭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远喜//2—31-33
15 “学校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陈启艳//2—33-35
16 “社会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新,杨巍//2—35-36
17 试给《江村小景》重新命题/张广武//2—37
18 感受《黄河颂》之“颂”/李红秀//2—38
1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胡焰//2—38-39
20 《热爱生命》散论/徐社东//2—41-42
21 异彩纷呈的心灵之音——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王飞//2—43
22 为尊严而战——《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姜楚华,姜楚波//2—44-45
23 从韩愈的谥号谈起/陆明华//2—45
24 本体和喻体互换的一个特例/徐仁瑞//2—46
25 被误读的勃兰兑斯/盖丽//2—46-47
26 写什么和怎么写/朱建军//2—48-50
27 “车轮战”与“一鸭三吃”——作文单项技能训练方法谈/李岁红,倪岗//2—50-51
28 2007年中考口语交际题梳理/张斗和//2—52-53
29 把握细节,彰显名著“真”阅读——从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由来说起/张玲//2—53-54
消防演练总结
30 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刘勇//2—55-56
31 运用情感教学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代述梅//2—57
32 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任春//2—58
33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闫永平//2—59
34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何莉//2—60
35 一位教育家的人格长征——于漪新著《岁月如歌》所揭示的生命穿透力/陈军//2—61-62
36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 《语文报》成绩名列文科中学组榜首/金运//2—62
37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2—63
38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2—64
第3期
1 教书育人,一种生命的追求——记全国模范教师党红英/屈海生//3—4-6
2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结果揭晓//3—1
3 关于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南京宣言//3—2
4 参与课程内容重构 促进教学价值实现/顾小敏//3—7-8
5 新教材的教学感悟与实践/陈卓//3—9-10
6 语文教材文本处理的虚实艺术/郑忠红//3—11-12
7 教学的开放性与教科书价值的重新认定/杨泉良//3—13
8 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韩羽//3—14
9 读懂,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卢廷顺//3—14-15
10 让文言文教学闪耀人文光芒/孟华//3—16
11 认清目标,寻觅对策/王安琪//3—17
12 一堂好课的两个发展性历程——重读叶圣陶先生给《中学语文》的题词/张一山//3—18-19
13 文言文教学怎一个言传了得/杨小海//3—20
14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王艳红//3—21-22
15 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姚文波//3—23
16 立足文本 合理拓展 搭建平台——将讨论引向深入/方建明//3—24-25
17 《蜀道难》教学简案/董一菲//3—26-27
18 文言·文学·文化——《鸿门宴》备教策略/张俊峰//3—28-29
19 悲喜皆因水月生——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情感产生的外环境/董鸥//3—30
20 《赤壁赋》之语言美/康宏东//3—31-32
21 小议《陈情表》说辩艺术/林妙君//3—32
22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文霈//3—33-34
23 《归去来兮辞》有“及时行乐之意”吗?/朱文成//3—34
24 “践华为城”之“践”字考/吕胜男//3—35-36
25 对《过秦论》中一个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莫如彪//3—36
26 人教版第二册文言文音义指瑕/邓见发//3—37
27 作文“目标递升”批改法的创设及操作说明/戴林东//3—38-39
28 《“设计文章的波澜”修改》教学案例/郭家海//3—40-42
29 也说“具体、形象、生动”/王英华//3—43
30 两水分流,二龙戏珠——谈谈记叙文(小说)谋篇中的双线结构法/高俊清//3—44-45
31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吴同和等//3—46-47
32 高考探究性阅读题之“探究”/赵道夫//3—48-49
33 科技文阅读备考指要/时寅敦//3—50-51
34 掀起散文阅读的“红盖头”——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宋宏雄,聂焘//3—52-53
35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要/张广祥//3—54-55
36 掌握规律,提高效率——现代文阅读作答指导/黄务海//3—56
37 “三字法”解答散文阅读主观题/黄小娟//3—57
38 美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石峰,张学军//3—58-59
39 常见古代官职变动术语类举/王志耀//3—60-61
40 古代数字表示法摭谈/宁红丽,李敬永//3—61
胡三省41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语文报社联合主办//3—62-63
42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 语文报社、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3—63
43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3—64
第4期
1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 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 合
力打造《考试·教研版》//4—62
2 我们要感谢谁/贾志敏//4—1
3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薛瑞萍//4—4-7
4 有一个班级,令人神往——评薛瑞萍笔下的母语课堂/王丽琴//4—7-9
5 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盛新凤//4—15-19
6 建构儿童需要的教学——“儿童语文课程”与“服务型课堂”探究沙龙/彭峰等//4—20-24+60
7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设计/吴炳发//4—25-26
8 人与文相融 情与智共生——《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游爱金//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