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角度比较分析《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程引弟
葛怡君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在诗歌得以繁荣生长的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代表作品,它 们各有其特点,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描写了出了音乐之美,都给读者带来了美好地阅读感受。本文试 分析比较它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异同,并探讨能从中学到的音乐之道。
关键词:音乐描写 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 比较学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176-02
唐代是一个文化与音乐共同结合共同繁荣的时 代,是诗的时代,这其中得益于国家的安乐与国民经济 的发达,文化的传播交流,更得益于统治者的大力倡 导。翻开唐代的文化史,会发现在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 著名的诗人和音乐诗作品。在这其中,当属白居易的 《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最
广为流传。它们虽 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但经过细细品读后却发现它们都 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音乐感受。一、二诗之同(一)以形喻声
无论是在白居易的《琵琶行》或是李贺的《李凭箜 篌引》,他们的诗中都以具体或者是抽象的形象来描绘 出了多彩的声音。他们让读者真切地“看”到了音乐的 形状。在《琵琶行》中,白乐天笔下的琵琶声粗细弦的切 换好像是从急急如骤的噼啪暴雨到切切细听的温文耳
语对比,而当综合错杂相弹时,却又像珍珠落入玉盘的
声音一样清脆,富有颗粒性。流利地音符好如在乱花丛 中的莺鸟鸣叫,像泉水在冰下缓缓而流。在瞬间的停歇 过后,突强的音符好像银瓶被打破水滚迸而出,像骑兵
打仗时刀碰撞,震撼人心。曲子完终,四弦一声就如 被撕裂了的锦帛。诗人运用这种比喻,将音乐比喻成为
tvbe8
现实中人们可随时听到的声音,本是一首无声的诗,这 时却显得无比有情。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动紫
皇”表现了音乐使人听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就连天 上惯听仙乐的天神都被美妙的声音所惊动,那瞭亮的 琴声直冲女娲补天石处使”石破天惊“下起了绵绵秋 雨。写李凭的高超的演奏技术,好像让人在
睡梦中梦到 他在向神女传授技艺,他的琴音能使不爱动弹的老鱼
违反正常的生理机能,在波水里不断跳跃,能使瘦弱的 蛟龙在山涧里舞蹈,他的琴声飞入云霄,使吴刚听后倚
在桂树旁彻夜不眠,月兔即使被露水打湿也不愿顾及。 在此诗中,李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大量的家喻户晓
香菜煮水
的神话故事,发挥大胆的想象,使音乐具象化了出来, 呈现在人们脑中。
(二)以声写声
表格筛选快捷键
此中第一个“声”指的是为诗中的音乐之声,第二 个“声”则指现实中的声音O 《琵琶行》中,能直接通过描
写而感受到的“声”最能体现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
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鸣”,“四弦一声如裂帛”中,因为描写这
些“声”直接取喻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如“急雨”显示 出的轰鸣,“私语”表现出的轻柔,“落玉盘”给人带以颗 粒感 …… 在《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 泣露香兰笑”则最具代表性。王琦注:“玉碎状其声之清 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芙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
状其声之冶丽”,就抛开高雅的词汇不谈,直论给人带 来的直观感受来说,玉碎的声音爽朗干脆,凤凰叫声绵
远悠长,泣露的芙蓉悲伤却不失礼节,黄白的香兰笑 声清丽而又活泼。这两首诗都善于运用以声写声的方 法,把音乐“翻译”到人的大脑中,使人对诗中描写的音
乐又多了更深的感触。
二、二诗之异
5 4青年节(一)《琵琶行》善于运用音乐留白
“乐中之声之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寂 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有声之用,是 以有绝响或阒响之静,亦有蕴响或酝响之静。”[1]在《琵
176Yi  Shu  Ping
Jian
中国行政区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