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一)
白棉花读完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感到了一种美好的、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我的心中升腾,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教育现状,我深切地感到素质教育急切呼唤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太需要成千上万个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身体力行者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像泥潭一般缠绕着我们, 我们看似很忙碌,实际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这是吞噬生命的“黑洞”,即使拥有再多的时间也只会如泥牛入海。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他告诉我们一件事:一位历史老师讲一堂公开课,讲得非常精彩,吸引了在场所有的老师。课后,大家问这位老师用了多长时间去备这节课,这位老师答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段答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终生备课。怎样进行这种终生准备呢?那就是多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是啊,读书不正是节约老师时间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吗?只要我们不断地多读书,多写教学笔记或教学反思,多积累,我们在教学方面就会变得驾轻就熟,那我们还得天天抱怨没有时间吗?
想想自己:有时候我在课堂上讲着讲着便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本想把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多传授给学生,用丰富的材料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是觉得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太少了,搜肠刮肚却无法清楚地给学生讲述;有时为了一个活动,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绞尽脑汁却总也想不出属于自己的有效设计……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底蕴’。……”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也告诉我们,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教师只有懂得一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宽广,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而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备课,会使课堂变得缺乏情感,学生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终身阅读、终身学习,以自己丰富的学识扩展自己的教育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求知热情,让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成长路程中的指路明灯,将我们的心灵引向崇高的精神殿堂!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二)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本书借来好长时间了,只是粗读了一部分,利用放假这几天终于有机会细细品味这本书的魅力。它像一股清泉,给我带来了一丝清凉,让我收获颇多,幽默风趣的句子
感慨颇深。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从一位女教师写给他的信中摘抄下来的。确实,作为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和安排这些工作。心想,这怎么就和我想到一块儿了。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里最主要的是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他介绍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位30年教龄的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都听得入了迷,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当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几分钟。”
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三)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
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
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生气怎么办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四)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制作各种操作材料、每次上课都要准备很多的材料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学新大纲、写文章;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这正是我迫切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这段话发人深省,
让我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还举例说,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她居然用一生来备课,而这个课题才准备了15分钟,多么了不起!看到这里我感触非常深,我认为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每个学校都不多见。但像我们身边的一些骨干教师,从来没有听到过她们抱怨没有空闲时间。她们总是那样精力充沛,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有时上级领导来听课,头一天晚上才通知她们,但她们总是那么从容。我想她们之所
以能把课上得那么精彩,正象那位历史历史,就是因为他们平时都爱学习,都喜欢读书,有终生学习的理念,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因此我懂得了: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么你有时间就要读书学习,还要读读学术著作,当你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这样你给学生上课就会显得非常轻松,就会游刃有余。教育技巧、教学经验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立见成效的简单劳动,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广读中外名著,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那么你就会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你的课当作享受来听,把上你的课当作是一种最幸福的事情,那么你的课能不成功吗?当然这样做是非常难达到的,但作为老师,难道我们不可以把这样的课堂境界当作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吗?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五)
读完《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深刻意识到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对工作、家庭、生活都是一种损失和伤害,没有时间啊!多么普通随意的一句话,背后却是无形的在浪费生命中宝贵的时光。虎年出生人的命运
每次听完专家的讲座和优秀教师的课,都会有一种感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如果需要教给学生一分,自己就要努力至少20分,自己经常也会因为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而使时间一点点流逝,读完这篇文章,重新换发了我的时间意识,一定要好好把握每一分钟,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认真学习,提升自己。
除了读相关专业的书籍之外,应了解更多的文化,充实自己,丰富课堂教育,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从做好准备,备好每一堂课开始,就像文章中说的,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日积月累,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