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3、认识当今社会重视人才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第一、二课时手脚发凉
一、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步感知
1.文学常识。
《马说》作者,字,河南河阳人,代著名文学家,祖籍昌黎,世称,谥号,又称。与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之首。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虽是议论文体,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给加点字注音并朗读课文。
祗.辱()骈.死于槽枥
..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
才美不外见.()8)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
三、疏通文意
3、阅读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划线为书本注释,阅读时要做好标记,并尽可能记下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失忆男友(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墨泉(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一词多义
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食:食.不饱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铁剂服用注意事项
5、虚词归纳:
而:①而.伯乐不常有②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④执策而.临之
之: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马之.千里者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其.真无马邪什么是整数
③其.真不知马邪④策之不以其.道
名著阅读读后感
以:①不以.千里称也②策之不以.其道
6、出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
7、翻译下面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整体感知
8、概括每段的意思。
五、归纳·质疑
写下你在预习或听课时遇到的问题,在小组或班上提出来解决。
第三、四课时
一、自主合作,深入研读
9、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什么?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怎样的?
(3)能表明千里马的外在特征的句子是什么?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6)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平待遇的句子)是什么?
10、本文用了什么写法?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寓意分别是什么?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1、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1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据此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3、按要求默写。
(1)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2)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的一句话是:
(3)怀才不遇的人常常引用《马说》中的一句话来慨叹:
(4)表现食马者愚昧无知的语句是:
(5)《马说》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
14、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