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旅游景观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摘要: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因其精美卓越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园林植物,艺术,文化
顺境1.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和表现的重要思想开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
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1. 苏州园林介绍
1.1苏州园林历史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 (黄省曾《吴风录》)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
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园林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从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及深厚的文化渊源。而这在苏州的社会演进中,始终未曾或缺。苏州自春秋吴国在此筑城建都,于城市选址合理、规划适宜,加之以后的社会发展进程未受到大规模战乱的影响而衰落或移址重建,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城市位置和格局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又使经济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园林发展具备了稳定和坚实的基础。从有关的史志统计,自春秋吴国营建宫苑以来,著名的苑园可以千数,而且广泛分布在吴地城乡,至于仅凿一池、点数峰、莳栽几株花木的府宅小院,更是多不胜数。正是这千百年来极其普遍的造园实践,才使苏州的园林艺术趋于成熟。
1.2苏州园林的特点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
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夏同学97 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 亚冠分组苏州园林赏析
2.1苏州园林的书法艺术
苏州园林受中国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精巧、淡雅、自由的风格,创造出令人神往、美轮美奂的空间,体现了意的优雅和景的深邃。在园林中,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书法、匾联,并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陪衬出现,而是对造园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无形渗透,是建筑及环境的“诗化”、“心灵化”,是不可或缺的。正如《红楼梦》中贾政所言:“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园林意境的感知,必须是园林环境所具有的高品位打动了人的心
灵,引发出人的深思、联想、寄情、比兴,把属于审美意识的主客观对象联系起来,情景交融,物我共化。因此,造园要由有修养、有文化的人完成。实际上,造园者大多属于有才能得不到发挥,便以纵情放浪、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其束缚的人。“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欣赏山水花木的同时,调节心理状态,逸居乐道,寄情山水,傲王侯,轻功名,物我同一,主客相契,形成“难得糊涂”的境界。因此,他们在园林设计、园名、景名中倾注自己的心血,体现自己的学识,映射其内涵和意蕴,让人观后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如苏州网师园的“渔隐”,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留园的“长留天地间”,退思园的“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等,充分表明他们超脱功利、伦理、政治上的束缚,一洗尘俗,与宇宙同在的精神状态。这些千古绝唱穿越时空,滋润着我们的情感,沐浴着我们的心灵。
苏州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丰富着人类艺术文化的宝库,利用“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山水家园。但由于园林多处于市井,空间不是很大,为了形成无限的空间意识,多以写意化的造景手段,利用借景、框景、对景、空间渗透等方法来增加空间层次感,以达到“芥子纳须弥”的空间环境。“纤余委曲,若不可测”的苏州园林,正是符合了此种造园的特点,在流转往复、回环无穷中创造出一种超逸、空灵而隽永的空间文化。它强调时间与空间的融合,强调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互相流动、渗
透。“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的“怀云亭”,静寂的小亭将变幻多端的天空拥在其中,马上会使游客觉得其空间无限,生命无穷。正如庄子所言:“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明月为连璧,以星辰为赍送。”又如沧浪亭,有对联曰“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把游客带入“真境逼而神境生”、“实景清而空景现”的状态。见景见趣,如诗如画。
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问题。有人把其比喻成山水长卷画,主要是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等特点。而书法匾联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装饰语言,又在暗示空间序列、韵境点景方面功不可没。它们既形成了视觉中心,又在意趣上加强其领域感和向心力,形成一个个既有分隔又有联系的空间序列。如苏州拙政园,初到园门,即见腰门匾额上书“拙政园”三字,表明园主王献臣因仕途不得志,隐退苏州,借西晋潘岳《闲居赋》中“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为政也”表明心志,观此三字,立刻把游客的心吊了起来。进入园中,见“入胜”、“通幽”,既清楚预示着空间的高潮,又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自信与潇洒,使游客情绪大振。待入及“兰雪堂”、“秫香馆”、“天泉亭”、“荷风四面亭”等无不清晰明朗地道出景点的特点以及蕴涵园主那种静穆、飘逸的心态。
苏州园林之美,不仅在于亭台楼阁、树木花草,而在于它整体空间的意象和内涵,而书法匾联又恰如其分地“锦上添花”,共同形成鲜明的、具有强烈文化意味的民族特。让我们随着时代的变革发扬光大,创造出更适合现代人心理空间的园林艺术。
2.2苏州园林植物赏析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植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
一组优秀的建筑作品,犹如一曲凝固的音乐,绍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但终究还缺少些生气。园林建筑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但是要和构成园林的主要因素——园林植物搭配起来,才能对景观产生很大影响。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因借、土自互补充,使景观具有画意。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典园林众多。由于园主人身份不同以及园林功能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园林建筑风格各异,故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门是游客游览必经之处,门和墙连在一起,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充分利用门的造型,
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等进行精细地艺术均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园林中门的应用很多,并有众多的遣型。
全园有路、桥、水池、山石、雕像、花架、鱼池、园灯以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如短穗鱼尾葵、棕榈、佛肚竹、苏铁、桅子。南迎春、九里香、硬骨凌霄、含笑、凤尾竹、海桐、浓红朱蕉、红背桂、南天竺。狭叶十大功劳、罗汉松、石榴、阴绣球、山茶、龟背竹、菊、沿阶草、丈殊兰、姜花、美人蕉、长春花、旱伞草、波士顿蕨等。但有些作法并不高明,如花架上爬着用塑料做的假丝瓜,用有水泥做成的假树干,舍真取假并不可取。
3. 苏州部分园林介绍
3.1拙政园
平菇种植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
三座园林。
那曲河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3.2常熟曾园
曾园又名虚廓园、虚廓居,位于苏州常熟市。原为明万历间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部分遗址。清同治光绪间刑部郎中曾之撰营为家园,取名“虚廓居”,亦为其子晚清文学家曾朴故居,习称曾家花园。
乡镇调研报告 曾园以水面为中心,四周环亭榭假山,修竹古木,布置得宜,建筑别具匠心。且借景虞山,水光山融为一体。曾园以水面为中心,四周环亭榭假山,修竹古木,布置得宜,建筑别具匠心。且借景虞山,水光山融为一体。
3.3常熟尚湖公园
尚湖公园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象开阔,内涵丰实。度假休闲,游览观光,娱乐商贸,美食健身,四季宜人。此一景点显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和谐;返璞归真——在自然风光中寻自我;新旧融会——古建筑移建于山水之间,得其所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