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汉成语为例
  古都定州历史悠久,物化天宝,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已经留下了民族部落聚居的遗迹。五帝时(约公元前2361年)帝高辛氏封子尧为唐侯,并筑城于唐河北岸(今唐城村),商时这里建方国。公元前未决赔款准备金649年,春秋齐相管仲筑城,周时,中山国在这里建都,时兴时灭又再兴相继210年之久。到了秦时这里地属巨鹿郡,楚汉之际属赵国。公元前206--195年,汉高祖始置卢奴县,汉景帝前元3年(公元前154年)六月,汉景帝立第九子刘胜为中山王,都卢奴,筑城设门,建宫刹,中山国辖14县。此后,两汉共沿袭王公十七代在此建都,中山国是汉代文化,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隋开皇元年改鲜虞郡,开皇三年罢郡属州,始称定州。 随着历代地方行政区域的改变,这里曾数易其名,直到明洪武二年改中山府为定州,才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清。清初定州隶属真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定州升为直隶州,与斧并行。民国初年废州改为定县,她曾两度为专署驻地,成为一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1961年又分置,1986年定县撤县改为定州市。
作为历史上中山国两次建都的繁华要地,其发达程度与定州地处京畿腹地相匹配。
定州不仅以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著称于世,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这些成语典故的成因:有的出自定州历史故事,有些出自定州名人诗句, 还有些涉及到本地的某些情况。这些成语寓意深刻,表现力极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河北定州市政府开始发展地方旅游,其中,成语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其次,在《保定地方志》中,定州成语文化在在文化中占有显目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传播业的发展,定州电视台推出了“一典六故”文化专栏,传播定州灿烂的成语文化。
    但在“成语热”的背后,有着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
      市政府推出的众多成语中,涉及到刘禹锡、王实甫、程颢、程颐等人的成语高达几十个。
    刘禹锡,中国文学史中提到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据《保定地方志》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孟得。自传称中山靖王之后。自称刘中山。
王实甫,中国古代文学史《录鬼簿》中提出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和生平事迹不详。《保定地方志》未列其人。定州旅游文化长廊中提出王实甫,西厢记的作者,为定州人。
程颢、程颐,宋朝的一代理学,一般认为是河南洛阳人。但在定州名人录中,二人却位居其中。
一方面,成语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地方以成语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遗产,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软实力。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亦反映了当今社会为了自身利益,置文化遗产不顾,表面上,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争夺经济利益。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不能否认中山国自身孕育的成语文化。此处,仅以西汉成语为例,对成语文化简要解析。
西汉中山国的成语主要分为涉及到汉景帝刘胜和汉武帝之妻李夫人的成语。
涉及到刘胜的成语有“聚蚊成雷、吹毛求疵、骨肉至亲、葭莩之亲、犬牙交错”。
爱都是对的
犬牙交错。其成语典故为“为了巩固汉室,汉高祖又大力赐封同族的人。因为同姓诸侯国数量增加,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征讨,平定了叛乱,但同姓诸侯的存在依旧威胁着汉朝的江山。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施行了“领地削减”的政策,也就是削弱王侯们的势力,并且想进一步采取行动。这个举动引起诸侯们的恐慌,刘胜便对汉武帝说,‘我们与王室血脉相连,先帝将封地如犬牙般交错安排,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共同保护汉室,希望汉武帝能手下留情。’于是,汉武帝后来颁布推恩令,诸侯的领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无形中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也巩固了中央集权。
葭莩之亲。比喻关系疏远。成语典故中刘胜用此词的意思为“臣与我们并没有像芦苇里边的薄膜那样鸿毛之重的淡薄关系”。
骨肉至亲。比喻关系亲近。成语典故为“刘胜对汉武帝说,‘我们与你是骨肉至亲 ,若收回封地,有违先帝之意’”。
吹毛求疵。意思为,吹开皮上的毛;寻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差错。成语典故为“刘胜对汉武帝说,‘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
君。劝汉武帝不要听信有些大臣吹毛求疵之言,使诸王侯为臣下欺辱,蒙受冤屈’”。
聚蚊成雷。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典故为“西汉时期,吴楚七王叛乱之后, 汉武帝采取种种限制诸侯的措施,官府的权力大过诸侯。他为了平衡诸侯王之间的关系,请他们在一块喝酒作乐,席间奏幽微哀伤的乐曲,中山靖王刘胜哀伤地倾诉,希望不要听信谗言,聚蚊成雷会使流言影响兄弟之间关系”。
c64怎么算翻开史书,刘胜的故事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刘胜(公元前165公元前113北大荒精神),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母亲为贾夫人,还有一个同母兄赵敬肃王刘彭祖。
第一代中山国国王,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十三世先祖。
刘胜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被父亲刘启封为中山王。汉武帝刚即位,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
也许是深自韬晦,刘胜从此以后把精力全部转移到了酒上面,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
个。但他没有酒过度,当了四十二年中山王才死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削藩建议,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由国家封他们为列侯。
刘胜有二十个得宠的儿子分期分批被封为列侯。但不幸的是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路灯小练笔,有十一个儿子因为在进献给宗庙用于祭祀祖先的黄金里弄虚作假,被革除了爵位。关于他的后代最出名的就是三国的割据者之一刘备。
我们慨叹成语背后孕育的文化。
刘胜,得益于分封制度,成为了第一代中山国国王。
分封制度,是西周时适应经济制度井田制而产生的政治制度。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度的基础。古代天子、皇帝将土地和人民分封为亲属和大臣。各诸侯王分期向国王纳贡,同时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但秦始皇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后,废分封,行郡县。汉初为什么又实行分封制度?
浅成谈之,汉高祖刘邦以沛县一区之长,一跃成为汉王。被迫分封七个异姓王诸侯。诸侯
王的封地占据国家河山的一半。但汉高祖本人有根深蒂固的宗法血缘观念。在异姓王的就低上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用来屏藩汉室,史称“同姓诸侯”。再者,汉高祖错误总结秦二世而亡的经验。认为秦朝灭亡是没有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特别是没有分封自己的子弟亲属为诸侯。
但是,分封制度加剧了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膨胀了诸侯势力,形成了西汉王国问题,威胁汉朝中央政权。
汉景帝始,采用晁错的“削藩政策”,将诸侯的封地缩小,但仍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
汉景帝立第九子刘胜为中山王。但削藩政策引起了诸侯的不满。吴王刘濞联合楚王等七国,发动了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蓄谋反叛乱,蓄势已久。
汉武帝对封国势力进行多方面的打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削藩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由国家封他们为列侯。汉武帝制定左官律,防止诸侯王与官员勾结。除此之外,汉武帝推行附益之法,铲除附益之党。一系列措施,使中央集权大大加强,诸侯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开创了条件。
但汉景帝作为中山国第一代国王。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表达了其作为一个诸侯的不满。另一面,他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似乎借“道隐”情怀,玩味人生。他,以酒、,消遣时间。但政治抱负从未消失,道隐情怀只是一时之感,或许是安慰自己的一时态度。
家字拼音当然,汉景帝之后,一种社会现象较为流行。“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现象。
如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禹锡,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刘胜,光儿子就120多个,其后室力量比较大。但自称名人之后,与彰显自身价值,光耀门楣的心理有关。
    涉及到李夫人的成语又是一大特。
李夫人,西汉汉武帝时期人,倡家出身,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李氏被封为夫人,这是当时仅次于皇后的位置。兄弟妹中有三人史书有载:李延年、李广利、李季。涉及的成语有“姗姗来迟、踌躇不前、暗海观石、白璧无瑕、画地为牢、倾城倾国”。
倾城倾国。李延年,西汉音乐家,生年不详。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因犯
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武帝喜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入宫,称李夫人。
踌躇不前。意为犹豫不定;不敢前进。汉武帝的李夫人英年早逝,红颜薄命,感慨万分。作辞伤悼夫人,“.......何灵魂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慌乎而离去。”
姗姗来迟。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典故是汉武帝刘彻十分宠爱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来生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汉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观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诗一首说:“我在焦急盼望,你却姗姗来迟”。
暗海刻石,表示思念之前。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在暗海求得潜应石,用宝石雕刻李夫人的像,每日观看,如见真人。
白璧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送司马迁一块精美绝伦的大玉碧。司马迁赞不绝口,曰,“白璧无瑕”,是无价之宝。女儿爱不释手,司马迁却原物辞回,巧妙拒贿。
画地为牢。司马迁为征战匈奴的李陵辩解,嘲笑李广利。李广利出战无功而返,司马迁遭受腐刑。画地为牢,也只能忍受。
“倾城倾国”一妙词,使李氏飞黄腾达。李小,因倾城倾国貌,成皇帝之妻。这体现了汉代选宫女的标准,外貌。这同样也是历代“采女、选美”的标准。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生离死别是人生之永远的悲歌。载入史册的是“汉唐盛世,一代明君”。他们辛酸的爱情,往往被我们忽视。帝王也是有情有义的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是他们的追求之一。无论是“姗姗来迟、踌躇不前、暗海观石”,还是名篇长恨歌,都隐隐地传递了人间之真爱。
“白璧无瑕、画地为牢”则反映了汉武帝、李广利、司马迁之间的政治关系。司马迁,高洁的人格;李广利,卑鄙的嘴脸,一一让我们惊叹。
看到李广利,我们不禁要问,“李广利是如何登上政治舞台的?”
西汉主要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以德行为先,学问上,儒学为主。另一方面,“恩荫制”(任子制)也占有相当比例。高级官员,可以保任其子弟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