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
外向的孤独患者[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的背诵这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的事与情,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把握诗歌内容。
2、活动式教学法:用活动的方式对叙事诗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对诗歌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闷骚的男人
[教学过程]
爸爸的春天(一)、导入新课:
端午节高速免费吗2019现代文豪郭沫若评价杜甫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前面我们学过杜甫满怀豪情的诗《望岳》,那么诗人是如何用“笔底”反映民间疾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石壕吏》。
(二)学习新课:
1、诗歌背景介绍:
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到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逆转,唐军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这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被迫里去,一路上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泣。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次经历所写。
2.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深情朗读,感受忧国心。)
3、疏通文意,指导学生口译诗歌并分析。
1)生字、词的掌握。
逾墙:yú越过。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邺城戍:shù防守。
老妪:老妇。
2)、学生对照注释口译诗歌。
说再见不应该在秋天3)、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为老夫人的“致词”。
①故事开始:第一自然段,点明时间、地点,官吏在晚上出来抓人当兵揭开了故事的序幕,老头警觉地越墙而逃,老妇出门应付。深刻揭示战祸之中人民不得安宁的情景。
②故事的展开: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怒呼,老妇的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明确一点,差役绝不是静听老妇诉说,而是不断怒呼咆哮,并没有同情她,因为如不是差役追问不放,老妇不至于被逼到自请赴役。从老妇的哭诉中也可见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二男已死亡,可见战争之惨烈,寡儿媳衣不蔽体可知其贫困。
③故事的结局:第四自然段,老妇被捉,儿媳妇抽泣,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彻夜未眠。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④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控诉官府捉人的凶狠残酷,反映了黑暗惨淡的战乱现实,表现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总结、扩展
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三吏”、“三别”描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会有启发。
2、全班齐声朗读《石壕吏》,再次感受杜甫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英文女孩名3.背诵《石壕吏》。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三吏”“三别”。
2.改写《石壕吏》为记叙文。
[板书设计]
石壕吏
时间:暮
地点:石壕村
石壕吏人物:杜甫、差吏、老妇一家人
事件:有吏夜捉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