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2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赏析“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如何写景的?
【答案】①选典型景象,号角呜咽,秋凝重,边塞激战的热血已凝成胭脂,展现边塞特异的战斗场景。②善于运用凝重的彩,诗人将胭脂(深红)、紫交织在一起,用浓
艳的彩描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再现壮士浴血奋战的形象,渲染出一种凝重悲壮的氛围。③炼字: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员众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1)这两句从声、两个方面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彩。(2)从彩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这种黯然凝重的彩,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3)炼字方面,“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凝”字写出了褐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显得更加浓重,衬托出战地的悲壮惨烈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
2.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展示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案】将士们黑夜艰苦急行军,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冒寒夜袭敌军,展示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
【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展现的精神面貌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理解诗的主题分析。“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表现了将士们临危不惧、奋勇向前的精神面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从用典的角度对“生子当如孙仲谋”作简要赏析。
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典故,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抒发了作者慕古伤今、忧患怅惘之情。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注意赏析的角度是用典。
课堂导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
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作者借曹操赞颂孙权,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4.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请结合这首词分析其语言风格豪放的特点。
公司招聘信息模板脾气不好的女人①通篇三问三答,从“何处望神州”,到“千古兴亡多少事”,再到“天下英雄谁敌手”,层层推进,气势越来越强,显示词人豪放的情怀。②“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诗义,“天下英雄谁敌手”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两次用《三国志》中的曹操典故,旁征博引,纵横开阖,即景抒情,借古讽今,气魄宏大,格调昂扬。③“神州”“满眼”着眼宏大,“千古兴亡”“不尽长江”,悠远绵长,“万兜鍪”“坐断”,英雄豪气,都给人雄壮豪放之感。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贺词
【分析】
本题考查词的风格赏析。
此词通篇三问三答,从“何处望神州”,到“千古兴亡多少事”,再到“天下英雄谁敌手”,层次
分明,层层推进,互相呼应,气势越来越强,感怆雄壮,意境高远,显示词人豪放的情怀;
2020年元旦祝福语孙权“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作者赞扬其具有非凡的胆识和气魄,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写得气魄宏大,格调昂扬,显示其豪放风格;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都给人雄壮豪放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诗歌颔联中的“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在何处。
【答案】钟,聚集。“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表现出泰山得天独厚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本题考查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此表现了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象。
6.fostered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化用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
气概,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意思对即可)
【分析】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诗中描写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出边塞夜景,突出北方天气的严寒,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苦,衬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的形象。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是环境描写,夜里北方的寒气伴随着打更声传来,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士兵的盔甲上。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出边塞夜景,突出了木兰在北方从军时生活艰苦。同时这也是对木兰的侧面描写,衬托了木兰的勇敢、坚强的英雄形象。
8.“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不用尚书郎”表现出木兰希望放弃功名,面对高官厚禄却只愿功成身退,甘做普通人的愿望;“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希望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渴望回归家庭,恢复女性身份,享受亲情欢乐的愿望。
【分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根据“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理解木兰的心愿。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
“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体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她眷念家园生活,想念亲人,渴望早日恢复女儿身,享受亲情的欢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