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案
周次
十六
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下一句    次课
 
章节名称
第十一单元  亲和自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授课形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张若虚生平及创作;
2、体会本诗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这首诗以月光统摄像,诗情画意、哲理交融的艺术特;
  4、认知并体会这首诗语言优美自然、声韵流畅的特点。
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1
86
1
1
                                                     
庚子鼠年
三峡注释1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
2、以月光统摄像,诗情、画意、哲理交融的艺术特。
1、理解在本篇中的核心意义;
2、联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李白)等古典诗词的意蕴,充分理解把握写景记游类诗词的深层含义。
讨论
练习
作业
1、为什么说月光是统摄全诗的灵魂?
2、有人说《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请谈谈你的认识。
3、联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李白)等古典诗词的意蕴,充分理解把握写景记游类诗词的深层含义。
4、背诵本诗。
    多媒体
讲练结合、互动讨论
1、《大学语文》教学用书 周圣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月第1  2、《唐宋诗词评析词典》吴熊和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1月第诗文赏析1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第十一单元  亲和自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张若虚生平及创作;
2、体会本诗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这首诗以月光统摄像,诗情画意、哲理交融的艺术特;
4、认知并体会这首诗语言优美自然、声韵流畅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
2搬家有什么讲究和忌讳、以月光统摄像,诗情、画意、哲理交融的艺术特。
难点:1毛巾英语、理解在本篇中的核心意义;
2、联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李白)等古典诗词的意蕴,充分理解把握写景记游类诗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讲授、配乐朗诵、古筝演奏及舞蹈视频欣赏
【教学内容】
    1、了解张若虚其人及创作;
2、引导学生欣赏诗中所描绘的月夜春江花林的美妙景;
3、启发学生领悟诗中抒写的离人相思之情和诗人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为传统闺情题材注入了新内容;
4、营造氛围,引领学生陶醉于诗情、画意、哲理的水融之中;陶醉在词清句丽,韵律悠扬的朗诵、音乐、舞蹈的优美意境之中。
主要教学内容:
一、作者介绍
张若虚,唐初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清人王(门内岂)运《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说:“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另一篇为《代答闺梦还》。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二、《春江花月夜》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陈后主叔宝首创,也有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武则天长安年间,此曲调尚在流传。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春江花月夜》载于《乐府诗集》卷四十七。这一卷收有《清商曲辞·吴声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除张若虚一篇之外,还有陈后主一篇,隋炀帝两篇,隋诸葛颖一篇,唐张子容两篇。写作年月均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人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诗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佳句。
三、内容述评
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春江潮水连海平”至“汀上白沙看不见”共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因为月光已将世界浸染成一片银辉,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
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前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江天一无纤尘”至“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转向关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的《前赤壁赋》,豪放派的代表领袖,官场的落魄者,却在人之与自然的渺小
中,得到了一份释然与安慰。)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清王(门内岂)运《唐诗选》:“绮回曲折,转入闺思,言愈委婉轻妙,极得趣者。”
“白云一片去悠悠”至“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为第三部分,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憋绪,讴歌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本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白云一篇去悠悠”至“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