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年级规律【选择题】(文学常识、整体理解)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
A.律诗
B.绝句
C.古体诗
案例D.曲子词墨鱼和鱿鱼的区别
2.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
A.写景诗
B.怀古诗
C.哲理诗
D.闲适诗
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1分)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
B.沉郁顿挫
C.恬淡自然
D.刚劲凝练
5.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素黑好好爱自己
6.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
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经常依赖诸葛亮的计策来谋取天下感到很内疚。
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
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给情人的新年祝福语
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它柏树伟岸、质朴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形象。
B.颔联“自”和“空”两字是全诗的诗眼,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淡然宁静。
C.颈联将读者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历史背景下,刻画一位济世扶危贤相形象,寄托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憧憬。
D.尾联咏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使他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暗含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思想、情感赏析题】
9.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表现手法题】
10.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1.简要赏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的好处。
12.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人物、景物形象题】
13.请结合作品对诸葛亮的形象加以赏析。
14.请结合作品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加以赏析。
15.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柏树”有何妙处?
【语言炼字题】
16.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17.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18.“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结构技巧题】
19.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
参考答案:1a 2b 3c 4b 5d 6d 7c 8b
【思想、情感赏析题】
9.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1)表达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赞颂。
(2)表达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遂的叹惋之情。
(3)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表现手法题】
10.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借景抒情,描写绿草映阶,自成春,黄鹂隔叶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2)感叹碧草碧绿、黄鹂啼鸣无人赏玩,以乐景衬哀情。
(3)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深沉悲痛之感。
11.简要赏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的好处。
(1)这两句运用议论,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2)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12.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新年祝福佳句
(1)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
(2)颔联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碧草、黄鹂无人赏玩,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悲痛之感。
(3)这两句运用议论,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生平业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4)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渴望当世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
【人物、景物形象题】
13.请结合作品对诸葛亮的形象加以赏析。
(1)富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忠贞不渝、坚毅不拔。三顾茅庐时,定下天下大计,表现他卓越见识与才能,辅佐两代君王,忠心不渝,鞠躬尽瘁。
(2)时远不济,壮志难酬。病死军中,理想没能实现,留下遗恨。
14.请结合作品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加以赏析。
(1)有忠君爱国的情怀,有匡时济世的抱负。颈联赞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尽心辅佐两代君王,表明自己想为国出力的心意。
(2)忧国忧民,而壮志难酬。尾联叹惋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表明自己面对国事无法施展才能的惋惜,叛乱未能平定,没有像诸葛亮这样的贤相的痛心。
15.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柏树”有何妙处?
(1)写出柏树的茂盛繁密,表现柏树的伟岸、葱郁、苍劲的形象特征,衬托诸葛亮的高大形象,
(2)衬托武侯祠的历史悠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语言炼字题】
16.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1)“自”和“空”最好,“自”独自的意义,“空”白白意思。
(2)这两个字巧妙地了祠堂景象,碧草映阶,独自成为春,表明祠堂游人稀少,黄鹂隔叶,空自啼鸣,无人欣赏。
(3)一“自”一“空”表明后人已把武侯遗忘。
(4)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悲痛之感。
17.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1)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
(2)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之深。
18.“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
(2)“寻”表明作者初到成都,环境生疏,寻蜀相祠堂,表达作者对它渴望已久,很想瞻仰。
(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
(4)渴望当世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
【结构技巧题】
19.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
(1)颈联以由景及人,由写景转入议论。
(2)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3)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4)为尾联抒发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的慨叹作了铺垫。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晋人殷浩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第一类:选择题
0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的孤独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0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呼应了题目。其中的“舞”字,形象地刻画了雪花随风飞扬的美丽画面。
B.首联第一句“多”字,可见心情的沉重。下句一“独”字,可见环境的险恶。
C.第四联使用晋人殷浩典故,表现了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第三联中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E.“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除传达愁情外,还暗示了诗人“愁坐”时间之长。
0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用“多”字写出“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字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