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作为一种人们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它不仅仅传达我们的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去中美文化交际中形成差异的原因,并例举中美在口头言语交际上的差异,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相互交流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东南亚英语标签:中国文化;美国文化;语言;差异;成因;策略
极品公子经典语录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中美文化交流:1840-1949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提到:“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之大,在世界上是少见的。正因为这种差异,中国和美国才互相吸引并产生影响。”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也种类繁多,例如,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差异,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唐粗俗。研究文化差异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耳聋左慈丸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赖以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思想、理论、制度以及传统等等,只有通过语言才得以能够表达、传授、研究及获得。〔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文化,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语言层面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2〕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对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萨皮尔所说:“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属于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种做法和信念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3〕
二、中美在交际用语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1.问候语差异
中国人路上见到熟人除了说“你好”之外,一般都说“吃了吗?”“到那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在英美文化中,这不是属于问候语,而是实质性的问题。若你跟美国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他们见面时通常是“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Nice day ,isn’t it?”
2.礼貌用语差异
美国人通常为那些在中国人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区区小事而道谢,从早到晚,只要与人接触,哪怕是别人帮你做了一丁点的事,必定谢不离口,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如此。〔4〕而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像美国人那样谢不离口,在家人及亲友之间,就更少说“谢谢”,说多了,反而觉得生疏见外。
还有一点也是常见的,那就是道歉。比如请人让路,说声“对不起”,其实是叫你“Get out of my way , so I can come out.”(你走开,我才可以过去。) 〔5〕只是这种“命令”有了“对不起”,让人更容易接受。在不少场合,“Excuse me”等于汉语中的“借光”或“劳驾”。比较文明的中国人一般都是以“请”开路,达到同样的效果。中国人在此方面就显得较“矜持”,只要不是太严重的失误,不需要那么多“对不起”。
3.称呼语的差异
西方人对亲戚的称呼并不是很严格,因为他们的家庭结构较简单,和父母同辈的女性亲戚一概称为aunt,男性亲戚被称为uncle,有时晚辈甚至直呼他们的名字,在同辈间一般都是
直呼其名。而家庭结构相当复杂的中国人,非常注重称呼语,老幼尊卑很有讲究,祖父母、外祖父、父母、叔伯、阿姨、兄弟妹等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不能乱用。如果没有如此细分,也许一个小孩站在院子里大叫一声“表哥”,就会一下子冲出好几个。所以对称谓的严格要求还是十分重要的。
三、中美言语交际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
人类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方面,中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交际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美两国处在不同的生态、社会及宗教环境,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言语习惯。〔6〕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1.思维方式不同
美国人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为特征。〔7〕因此,美国人喜欢开门见式的谈话,如果他们真的需要帮忙,他会直接跟你说;中国人说话不采用直接切入式,通常先铺垫一下,再说出自己的请求等。
2.价值取向不同
每一种文化都有特有的价值体系、判断标准。在一种文化中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西方文化的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体,崇尚个人奋斗、自我肯定、高度重视个人权力;而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集体价值至上,人们推崇谦虚礼让,提倡相互支持和对集体的责任,不喜欢争强好胜。
3.习俗文化不同
有些习惯用语在中国民俗中并不算干涉他人隐私。相反,倒透出一种关心和亲切。受此影响,有些中国人在用英语交际时也容易照此办,但那些所谓的问候语到了美国人耳中就失去打招呼的意味,因为有些信息在他们看来多属于个人私事。〔8〕
四、提高口头言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陌生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虽然这些知识不能保证我们准确无误地预见别人的各种观念和行为,但会给我们的深入思考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让我们在交际过程中,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样的事,才算
尊重交际对方,又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打动对方,取得预期的目的。〔9〕认识和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广泛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小说等材料,观看反映英语国家生活的电影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具体的社交场景。阅读相关西方文化材料和观看相关影片,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获取生动形象的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素养,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2.向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学习。通过与他们谈话、交往、工作了解他们的文化。同时,我们的朋友、同事和邻居也可能给我们提供新的西方文化知识。这样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亲身感受到新的信念和习惯。记得大学里一名美籍外教,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坐在桌子上或把脚翘在凳子上。我们看了都觉得她没有一点形象。后来渐渐与她熟了之后,发现了更多“古里古怪”的行为举止。这是她“粗鲁”吗?其实不然,这只是表现出美国人喜欢随意的习惯。在向西方人学习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接人接物,把文化差别看做是学习的资源并尊重对方的文化。
有啥好看的电影3.参加西方的文化活动。每个人在不同的文化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会转变和加深对外族文化的认识。比如庆祝节日、宗教仪式、社区生活等,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其中所蕴涵
的文化,有效的拓宽我们的视野并使我们更好的融入到其中。圣诞节对于西方国家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它的来临,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美国人在圣诞前夕的好长一段时间都会去购物,然后装扮自己的家,与亲人欢聚一堂,带着虔诚的态度向上帝许愿。这一点与中国的新年相似,都是人们带着美好的祝愿期待来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活动,来深入了解美国文化,从而提高交际效果。
4.掌握英语语言。这无疑是学习其文化最有效的方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某个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都反映在其语言之中。外语能力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有力保证,语言的正确使用是成功传递信息或表达情感的前提条件。结合语言学习,培养文化差异意识,促使我们与外国人进行更有效的交流。但对于外语的学习,母语干扰,几乎贯穿始终。〔10〕外语的使用可以增加个人的交际策略,拓宽思考的角度。所以对于英语的使用者来说,不仅要意识到自己要表达什么,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得体地表达和交流,这样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交际是双向的过程,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都应该进入对方的文化背景
中,从对方的文化实际出发,进行交际。这就要求跨文化交际者不仅要熟本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还要注重学习,掌握交际对象国文化以及这两种文化之间的言语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有成功的交际。本文粗略的讲述了中美在日常交际中用语习惯的不同,并提供了几点加强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有效交际的方法,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杨海庆.中西文化差异及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2005:18.
〔2〕连淑能.语言·社会·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32.
注册id账号〔3〕吴龙森.专家学者谈如何学英语〔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263.
励志积极正能量的句子〔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01.
〔5〕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03.
〔6〕厦门大学教务处.厦门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N〕.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602.
〔7〕连淑能.语言·社会·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6.
〔8〕林大津,谢朝.跨文化交际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217.
〔9〕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289.
〔10〕吴龙森.专家学者谈如何学英语〔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25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