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作业设计与实践
怎样才能做到作业设计的一致性?坚持素养导向,思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要培养学生的什么关键能力(学科实践能力和生活、社会实践能力),大单元教学中就是围绕这个关键能力从学科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学科方法应用的探究、学科知识和方法应用能力的拓展进行有梯度的设计。
《教育大辞典》指出课外作业(家庭作业):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课外学习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助力学生巩固和完善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课外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那么大单元作业的设计和安排,也应该坚持素养导向围绕关键能力相应地从学科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学科方法应用的探究、学科知识和方法应用能力的拓展进行有梯度的设计。
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主题的单元,经过我们对本单元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考,及本单元的习作中去提取本单元要培养的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科能力:学会单元如何分清主次,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参加的一种风俗活动。
动物世界真奇妙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逐步去探究实践、实践体验、体验感悟家乡独特的风俗,进而热爱自己家乡的风俗,并且用自己已掌握的学科能力将这样的热爱进行表达与交流。幼师个人工作总结
根据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除基本的字词以外设计了以下作业:
一、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初步感知本单元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俗《腊八粥》《北京的春节》,不同的时令有不同的风力量训练包括哪些
俗《古诗三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藏戏》,根据习作要求介绍一种风俗或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于是在这个学习任务下,作为学习的延伸,安排了以下作业:微波炉烤鱿鱼
裁缝1 600攻略
搜集家乡的春节习俗,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和家里人聊一聊
二、本单元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是结合交流平台,比较学习梳理单元课文脉络和把握主要内容。完成三篇《腊八粥》《北京的春节》《藏戏》的脉络梳理和主要内容过后,让学生翻开习作,围绕习作介绍一种风俗或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给你什么启示,于是,学生说介绍一种风俗可以像《腊八粥》这样按时间顺序介绍,且从中选择最重要的介绍;介绍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就可以像《腊八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选择其中主要的一两件事介绍;还可以像《藏戏》按总分总的结构,先介绍家乡风俗的起源、再介绍一两个方面,或者选择一个故事来讲。于是安排课堂作业:从第一个学习任务中搜集的家乡风俗或者风俗活动里选择一个根据三篇课文脉络和主要内容,画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框架。
三、本单元第二个学习任务就是比较学习《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作者是怎样详略得当的介绍风俗或风俗活动,比较学习语言上的不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学习之后作为课堂的延伸安排作业如下:
1.和自己的长辈聊一聊自己家乡的风俗,
2.搜集具有本地特的地方语言
3.从《腊八粥》《北京的春节》这两篇文章介绍一种风俗或风俗活动的方法里选一个来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进行练笔。学生练笔如下:
定向运动
从学生的第二个学习任务的练笔来看,学生是在进行本单元的学科实践中一步步学得学科实践的方法。并将这样的学科实践能力在生活、社会实践中去一步步应用再实践,就这样一步步完成了本单元的习作,不再是以前那样一个单元教学完再去讲习作。于是我
们就会发现,以往我们会孤立的只看学科能力,很多时候,习作就是去写家乡的风俗,而在通过家乡风俗的探究中,去了解、熟悉、热爱家乡风俗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内容上稍显弱了,而导致学生觉得写作文很难。可是当我们把它和生活、社会实践能力结合,就会容易多了,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素材的搜集整理。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生活、社会实践也是学科知识和方法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究。不能孤立地去生活、社会实践中去创意作业。
这种情况在“双减”落地以后,特别明显,一味地追求创造性作业,以发挥学生创造性,激发学生思维响亮的口号,来了很多创意作业,像手抄报、手工制作等等,不是说手抄报,手工制作不行,而是要和我们的教学结合起来,如果是语文学科做手工那就要思考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或者进行语言运用去描述它;如果是数学学科呢,我们就要思考这个手工作品实践中,我们侧重用数学学科知识怎么描述它,应用它,可是现在,我们都会看到只要有重大节日几乎所有的作业出奇的一致,其实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自己都很清楚,孩子做这样的作业真不容易,能独立像模像样完成的很少……因此,我们建议“双减”创意作业在学科实践中去整合创新才能将“双减”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