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氧气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学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
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经验证明,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之字开头的成语
离任述职报告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
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天秤座读音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5.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
氧气(14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燃烧匙、火柴、小烧杯。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趣味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答一物质名称。答案:氧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新课讲授)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电脑显示器那种好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改变条件氧气→液氧→固态氧
石头素材(无)(淡蓝)(淡蓝)
2.化学性质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分组实验]实验2-2 学生自己动手检验氧气,感受氧气的助燃性。
学生描述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蓝紫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不应燃放爆竹、烟花。
[提问]集气瓶底部放水的作用?
点燃二氧化硫
[学生板书]硫+氧气−−−→王者荣耀貂蝉新皮肤
[分组实验]木炭的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1.发红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1.发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点燃二氧化碳
[学生板书]碳+氧气−−−→
[演示]实验2-4
现象:在空气中:红热现象,不燃烧。
在氧气中: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回答]1.防止集气瓶被炸裂。2.引燃。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学生板书]铁+氧气−−−→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提问]课本P35讨论部分。
[回答]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3.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4.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一种物质。
[结论]从上面的三个反应来看都是生成了一种物质。像这种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分析]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
[结论]氧气具有氧化性。
[分析]前面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样剧烈。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缓慢氧化。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点燃二氧化硫
(1)硫+氧气−−−→
(2)石灰石+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点燃水+二氧化碳
(3)石蜡+氧气−−−→
点燃氧化镁
(4)镁+氧气−−−→
(5)水+二氧化碳→碳酸
答案:(1)(4)(5)为化合反应,(1)(3)(4)为氧化反应。
[分析]强调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包括“氧气”,但“氧”不等同于“氧气”。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