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的初期都是“表证”吗?“表证”又是什么意思呢?
文章推荐星级:猜灯谜及答案
医生医学生:★★★★★
(你对中医里的各种概念,怎么看?)
中医爱好者:★★★★★
(表证的概念可以无限扩大吗?)
非医伙伴们:☆☆☆☆☆
(纯中医理论探讨,可能在您看来,没有太多的帮助)
表证,是中医学中最常见的概念,这一概念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
在《伤寒论》中,表证指的是太阳病,即外感寒邪的初期,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提纲,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出汗区分为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和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
在《伤寒论》中,表证的概念是明确而规范的。
但在现行的教科书中,表证的概念为:“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
显然,教科书将“表证”的范围扩大了,而且,现行教科书中的概念不规范,难以自圆其说,使临床陷入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其源流进行梳理,对其概念进行规范。
01
教科书中“表证”的概念
搞笑试卷审视各版的《中医诊断学》等教材,表证作为中医学术极具特的一个基本概念,对其认识却存在诸多的问题[1]
如2012年8月出版的《中医诊断学》[2]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中关于表证的内容有如下描述。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等。
一般而言,身体的皮毛、肌腠在外,属表;血脉、骨髓、脏腑在内,属里。但是临床辨证时,一般外邪侵犯肌表,病位表浅者,称为表证;病在脏腑,病位深者,称为里证。
足球论文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根据上述概念,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表里是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任何一证,可以说是表证,也可以说是里证。
第二,既然是相对的概念,后面又说“一般而言,身体的皮毛、肌腠在外,属表;血脉、骨
髓、脏腑在内,属里”。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皮毛、肌腠也还有相对性,就不能肯定属表。
自然的意思
通路快捷第三,既然是相对的概念,又将表证定义成:“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这个概念中没有体现相对性,也是自相矛盾的。
第四,根据上述表证的定义,表证的病因是“六淫、疫疠等邪气”,表证的特征是“新起恶寒发热”。而六淫和疫疠侵犯人体并不都以“恶寒发热”为特征。
02
“表证”概念的来源
“表证”的概念来源于《伤寒论》,《伤寒论》中的太阳病就是表证。《伤寒论》是目前研究“表证”的文献根据。
太阳病的提纲是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原文中提到的脉浮、头项强痛、恶寒,都是表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但其中只有“恶寒”具有特异性,即只有“恶寒”是表证的特征性表现。
脉浮、头项强痛等也常见于表证,但不属于表证的特异性表现。也就是说,虽然这些表现常见于表证,但不是仅见于表证。
所以,判断是不是表证的关键是“恶寒”的有无。即所谓“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也可以认为“有一份恶寒,才有一份表证”。
《伤寒论》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
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
《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上述原文将“恶寒”与否作为判断有无表证的根据。
03
哥哥第一次见到妹妹有多害羞恶寒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恶寒”的形成机制是寒邪侵袭人体,束缚了卫气,使卫气不能“温分肉”。寒邪具有收引、凝滞之性,才会束缚人体的卫气,才会产生“恶寒”。
“恶寒”的特征是患者感觉怕冷,不为加衣被或烤火所减轻。如果患者感觉怕冷,加衣被或
烤火能减轻,则是“畏寒”的特征,“畏寒”是阳虚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对“恶寒”和“畏寒”没有区分,将四逆汤证的怕冷也称为“恶寒”,如第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伤寒论》中还提到了“恶风”,“恶风”的特征是患者吹风则觉得怕冷,不吹风则不觉得怕冷,中医将此形容为“有风则恶,无风则安”。
患者虽然是吹风才怕冷,但吹风时怕冷的特征和“恶寒”是相同的,即不为加衣被或烤火所减轻。
所以“恶风”是“恶寒”的轻症,也因为如此,张仲景对二者没有严格区分,如第12条的桂枝汤证就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并提的,现在的教科书中常常表述为“恶风寒”。
04
“表证”不是六淫都可引起
根据《伤寒论》,太阳病是表证,表证的特征是“恶寒”,“恶寒”的病因是寒邪,“恶寒”的形
成机制是寒邪束缚卫气,卫气不能温分肉,太阳病有两个方剂,即麻黄汤和桂枝汤。
麻黄汤和桂枝汤功效是辛温散寒,也是现在《方剂学》中解表剂的代表方,针对的病因是寒邪。
可见,表证只可能是寒邪引起的,并不是《中医诊断学》[2]中所说的“六淫、疫疠等邪气”。
只有寒邪具有收引、凝滞之性,才会束缚人体的卫气,才会产生“恶寒”。其他的邪气(湿邪除外)不可能引起表证,特别是热邪。
1. 火(热)邪